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终于晓得端午情怀的作文

    1端午情怀的作文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情怀的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片0]

    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猛然间抬头看到桌边的日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香萦绕、思绪飘香,遥远的画面慢慢浮现,一幕一幕……

    端午节在一年众多节日中也是一个很重要很特别的节日,它的特别在于这一天吃的是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而不是其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变着花样的做出各种花样的粽子,让孩子们吃的尽兴,享受其中。

    端午节的习俗来源于楚国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无以报效国家,郁郁寡欢中为后人留下《离骚》,便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抱恨投入沽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见屈原尸体,百姓怕河里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家中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5月5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长在兵团,这里无江,因此不存在龙舟。只是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从早晨吃到晚上,算下来估计吃的得有20个。

    年少时,总是很盼望节日,端午也不例外,总是在节前的一周就开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准备包粽子的原料,一般情况都是父亲去鱼池边,渠道旁拔芦苇叶子,而母亲负责购买糯米、红枣、蜜枣、猪肉、红豆、葡萄干、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们则是负责吃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位很高的团场,连队周边的渠道、泉子、都积满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边都会长满芦苇,绿油油的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时节,正值芦苇生长旺季,叶片肥而大,就好像为端午节做准备似的,这时候连队的大人孩子也会相约一起寻着最茂盛的芦苇荡去采叶子,一般情况都会采一尿素袋子,用不完的用开水烫过晾干,放起来随时待用。

    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做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骑着自行车来到芦苇密集的水渠边,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身手利索的寻着最大的叶子迅速扯下,一片两片直到堆积的左手实在拿不下才扎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来将额前的短发侵湿都疼不出手抹一把,这份兴奋和热情是难以言语的。

    回到家父亲总是劳动的那一个,他动作不快,总是慢慢悠悠的将芦苇叶子交叉成三角在放点米、几个葡萄干、一颗蜜枣、几颗红豆,然后很认真的卷成棱锥形,反正四个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线绳将它五花大绑,扔进盆中。我学着他的样子试过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个漏嘴的小沙包,样子丑及了。无奈呀,我的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始终没有创造出奇迹。

    长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依然只能从父母那里掠夺一些粽子来吃,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学会包呢,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的同事家包粽子,我跑过去苦苦的学了一个上午,她交的包法简单快捷,不需用线绳,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芦苇叶子将包出造型的粽子顺着四个角的方向缠一遍最后用一根大针穿住芦苇尖穿过粽子即可,当我成功的学会后竟然兴奋的跑去父母家将这一年要包的粽子一个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酸背疼啊,不过当我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在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的时候,心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从那次之后,包粽子,煮粽子的日子在也没有了,因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乌市,这边没有芦苇,大家都是买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叶子、包粽子的环节,吃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点什么,不过粽子的香味依然会让我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回味那些曾经快乐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温暖。

    2端午节作文一

    五月端午正是栀子花开的季节,那洁白如雪的栀子花香四处飘动着,沁入心脾的芳香在这座益阳古城的大街小巷飘荡起来……

    我的老家在新桥河古镇,每年的四月二十八,就掀开了端午节的序幕,沉寂一年的河流热闹起来了!龙船隆隆重重地下水了,鞭炮噼噼啪啪地高唱着,锣鼓咚咚呛呛地呐喊着……这热闹,一直持续到五月十六才结束。

    回忆童年的端午节,记得在小时候可盼着划龙舟啦,小时候虽不怎么理会为什么要划龙舟?但也在那些天里,能看到许多乡情乡俗:家家包粽子、各自家门挂艾叶菖蒲;还有人家“送节”的习俗等等。

    过端午划龙舟,五月初五,是龙舟比赛日,是一定要去河边的,而奶奶总是特别的嘱咐我两哥哥,一定要带好,别不管你妹只顾自己看!

    最让我们小孩子喜欢的吃食还有水煮咸鸭蛋。奶奶每天总是要在我胸前别一朵栀子花。因那时太小,只认为佩戴身上是漂亮和香味儿,不懂得奶奶的那分深层的情素。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更是奶奶的心肝宝贝。

    童年过端午节,我们小孩子感兴趣的却不仅仅是喧腾激烈的龙舟赛事,让我们留连忘返的还有那热闹的街市,林立的店铺,琳琅的商品……玩饿了,就吃蚕豆,渴了,就买一支白糖水冰棍或绿豆冰棒。贪婪地吮吸着,那份满足那份欣喜,也丝毫不逊色于汗涔涔地挤在人堆里看赛龙舟。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神州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镇也不再是我童年时的模样了。据说始建于明代的麻石的街道,还有那大气壮观的大码头没有了,那陈旧的吊脚木楼都不复存在了。

    我奶奶也走了三十多年了,但每年一到端午节,我就想起奶奶给我胸前佩戴那朵栀子花的情景仍在眼前,奶奶,您虽走了,但您的那份慈爱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情素……

    3端午节作文二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图片1]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4端午节作文三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端午到。说起端午,这里面的话题可不少。

    相传,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因被人诬陷,来汨罗江边跳江自杀。两岸的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划船捞救。而打捞不到后,则从家里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包粽子。

    我不会划龙舟,也不喜欢划龙舟,但我喜欢听锣鼓喧天的敲锣声和形态各异的龙舟。我见过的龙舟里面,最漂亮的莫过于一艘名叫“水中龙”的龙舟了。船身是金色的,上面有红得发亮的“龙鳞”,在阳光的照样下闪闪发光。

    我的外婆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她的不断创新下,先后有几十多种口味的粽子被研制了出来。有什么五谷杂粮口味的、杨梅味的、樟叶味的、青椒味的、皮蛋味的……我不喜欢五谷杂粮味的,全是糙米,外婆还美名其曰的说:“这些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被逼无奈地吃了一个。我喜欢杨梅味的,一口咬下去,酸酸的,但带点儿甜味,十分开胃,而且还有一股杨梅的清香。玉米的也不错,像嵌了几颗珠宝,只是味道没什么变化。

    说起粽子,我二年级的时候的一件趣事就自然而然的浮上了脑海:二年级时,外婆做的粽子有很多,叫我到街上去卖。结果一天下来,粽子倒是一个都没卖掉,却被贪吃的我吃了三四个。从那以后,外婆再也没叫我卖过粽子了。

    现在,端午节的存在渐渐被淡忘,在年轻人一代里面,已经很少有人能包出漂亮有形美味的粽子了,只依稀记得有一个节日要划龙舟,还有粽子吃,细想起来,还有一丝糯米的淡淡清香。希望能在传统佳节里多开展一些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了发扬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