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总算知道小学数学该怎么教孩子

    1 小学 数学该怎么教孩子

    小学数学该怎么教孩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图片0]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爱学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轮子行不行?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行吗?罐头盒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少见?我在日常教学中还常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油、购物等这些可能每天遇到的问题,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解决。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很是爱学。

    [图片1]

    注入情感融洽关系,让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课堂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于严肃的、不信任的,甚至是对抗的课堂气氛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增加精神上的疲惫感。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面带微笑给学生讲课,尽是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会到教师浓浓的爱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度幽默,用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欢笑。

    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好学

    激励,在心理学上是指激发、鼓励人的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自尊心,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承认。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由衷的赞扬,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如在计算×5时,相当多的学生按照定势思维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或把看作(19+1112)去计算,导致计算过程很是繁杂。但也有部分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把看作两数之差,即(20-112)×5=100-512=99712,很快计算出正确答案。这种思路无疑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它优胜于常规算法。我在评讲时及时表扬了后一种算法,并请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样想到的。课堂上被表扬让这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激励着学生继续学习。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一、从自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4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用“活”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教科书,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教师应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之创造者。如:唐彩斌老师利用超级画板这个软件自编综合实践活动:圆与正多边形,让学生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更深刻地认识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了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同时又感受到图形之间的变幻,感受并欣赏了数学美;刘松老师利用中国语言的神奇,把一句话变两句话或者把两句话说成一句话,虽然形式变了,它们的意思一点也没变,来探索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有趣现象;范新林老师更是向教科书里有些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所以教师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可以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个性化课程。

    要把学生教“活”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面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教师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教师应采用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在比较的过程中,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同时,教师也应看到各种方法中不一定存在孰优孰劣,不能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解题,而是鼓励和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解题,如:袁晓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封闭图形的周长时,就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掌握一般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采用了绕、滚、折、量……等不同的方法,后让学生汇报: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②有万能的方法吗?③有简便的方法吗?④我们的方法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捕捉课堂“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应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茫,袁晓萍老师在主讲《有效的课堂倾听与回应》这个主题讲座时说到她在一节数学课上教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时,有一个孩子就:“哦,它们与0相乘后,都爆了”,一个“爆”字点出了这节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