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须抓好语文教学。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坚持以常规教学为基础,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即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做好了这些,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其次要抓练习。
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接受知识的能力、课文的文体、结构、重点难点等,来设计课堂练习方法、手段、途径。要明确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就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心智,教给学生方法,以此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心,从而达到教育练习的最终目的。其三要重融合。即传统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教育相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附助教学功能,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图片0]
在识字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只有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掌握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
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要着眼于汉语言文字重整体感知、重内心感悟的特点,结合课文安排训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潜能得到彻底释放,教学活动中就不能仅仅简单地把生字教给学生,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积极地为学生主动识字提供条件,引领学生主动寻找识字的一些规律,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
2抓好低年级课堂教学质量
以实践体验语文知识生成
语文知识需要记忆、理解和积累,但是要想让积累的知识发挥作用,生成运用能力,我们就得指导同学们去实践和体验。通过体验,让孩子们有了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生成能力。
比如,学习完苏教版《蚂蚁和蝈蝈》后,为了强化记忆、理解和分析、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课堂剧。小学生都喜欢活泼的表演,这样就能吸引孩子们多次阅读、深入理解,最终将课文了解得滚瓜烂熟,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在具体的角色表演中,体会到了语文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有效完善表象知识到能力运用的转化和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图片1]
以兴趣牵引学习语文的动力
兴趣是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现在低年级语文知识很多在幼儿园阶段都学习过,但是幼儿园的语文知识学习不系统,而且只侧重认字,忽略了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低年级阶段,我们要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进行形象认知,深入探索。
苏教版语文教材筛选的文章也在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比如,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是以拟人的手法来写北风和小鱼“较劲”的故事,语言活泼,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怀素写字》是一个小历史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怀素学写字的故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说苏教版故事性、趣味性课文占绝大多数,无法一一列举。这样设置课文就是为了迎合小学生以形象认知的特点,巧妙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孩子兴趣十足地深入到学习中来。
3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
1)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2)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小故事
在课前的几分钟里,讲一段关于课本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隆中对》一课时,课前讲一讲《徐庶回马荐诸葛》和《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不是艰难的历程,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陌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文言语言;
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讲一段关于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感受晏子的机智、幽默,学生对唐雎出使秦国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急于探个究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精彩故事,学生走入了文本;在讲《智取生辰纲》一课时,讲一段关于杨志失陷花石纲和怒杀泼皮牛二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凝神静听,时而哈哈大笑,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小故事打开课本的一扇窗,感受清新的空气。
提供不同学习方法,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在《春》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
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8分钟后五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