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可以说是小学的冲刺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学习内容繁多,同时学生还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某些灌输型的教学手段,结合一些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引导学习,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图片0]
1、 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 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经常上网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3、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两年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二、 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课前的思考,有助于有效教学,智慧教学;课后的思考,有助于发展与提高。只有教师学会思考,才能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意义。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一
1、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能力,并随着理解课文此书的增多而提高。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深化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毕竟是一些常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教给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深化阅读,强化阅读能力。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课文,逐步领会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而教学《半截蜡烛》和《打电话》这两课,则口语让学生,先讨论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在来自主学习。学习《半截蜡烛》一文,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细读、探究人物的机智勇敢;学习《打电话》一文,则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表演式朗读,领悟“相声”语言的讽刺意味。
3、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课标》中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学生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二
1、加强语文作业的实践练习,使其具有开放性。
通过联想学习、观察学习等模式布置学生一些实践类的课外作业,可以针对性的拓开学生开放性思维,深入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完成探究,独立完成作业,使其明白语文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更加认真。
[图片1]
比如,老师通过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文或者独立完成小实验等作业,随后教师则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评判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学生思考到的东西以及学到的知识,并且评价内容不能简单掠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密切观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完成自己的主题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思维。
2、拓展学习课外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语文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应该有效结合生活、社会、学习内容等方面,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习资源,以此让学生对语文课程有所悟和有所思。同时,学习课外知识,能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及巩固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尽量取之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教科书在实际生活当中具有主导作用,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取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另外,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避免单一、枯燥的练习方法,更多的以新颖、乐趣为主,但又具备实际教学作用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摆脱压抑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巧妙转换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是新课改教学模式下的要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能有效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式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使语文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地提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是当前教学中需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做到正确有效地教学方式改革,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三
方法一:自主探究教学法。
那何谓自主探究教学法呢?它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学习的过程。确立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来定的,我校当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没有认真的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自信心及其差,他们认为自己哪个方面也不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为“自主探究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帮助他们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的目的和动机。
例如在具体的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先鼓励学生自己看书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自己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都教会学生自己做,记得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观点,这样一篇课文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使学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够克服我们前面所说的自卑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方法二: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能够进行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也会有所交流,这也利于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了语文课的人文性。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本人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探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师生间的合作能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学起语文来乐趣便在课堂中了,也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肯定不仅仅只是这两种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会贯穿一些其它的教学方法。但现在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想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教师机械问答式转变为活泼生动式,由教师的自顾自讲转变到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使教师能够和学生达到和谐共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
这样下来使语文教师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够上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方法,期待着以后有更好的方法,期待着语文教学方法的更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