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MOYRF
  • 总算懂了英语课有哪些教学方法

    我们平时在教学工作中都知道备课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实际操作时就会以种种理由忽略了备课,导致课前备课马马虎虎。其实,每一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下面小编告诉你英语课有哪些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课有哪些教学方法: 1) 就单词教学这一项而言,就有必要认真考虑。究竟生词如何讲解效果好,是单独讲解效果好,还是放在课文里效果好。我认为不要过于生搬硬套。应该就生词数量和难度来决定。在备课当中精心安排这些词如何于课文内容里结合课文讲,这样做可以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 ① 老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把单词教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乏味,思想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② 是老师把大量的单词放在课文里讲,这样容易使课文中断太多,讲课文便成了讲单词,将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打破了课文讲解的整体性。而且往往一堂课时间不够用。 所以,我们在备课中要灵活掌握,随时调整自己的备课计划。比如我校孙力老师、靖芳老师以及教过牛津英语的老师,她们在词汇的教学中都运用得十分巧妙。她们利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上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课文中生词。 有的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课文中过多的单词时候,适当地分开讲。比如,我在教初三英语第一、二学期课文时,文中生词较多,而且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这些单词,我把词汇分解到课文的每一句中,但又不是着重去分析句子的语法。通过形象的实物演示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摩和静听的情况下,理解这些词的意义和读音,反复朗读直至掌握为止。 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较轻松地掌握每一课所学的单词。
    [图片0] 2)我们在课前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法、语言点、练习在课文中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中学生对英语出现的各种时态掌握都比较差。要他们迅速、准确地确定句子的时态有时也是比较困难的。无论是作动词时态填空题还是单项选择题,掌握好动词时态的几种基本用法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能对所学的几种时态运用自如,则可以迅速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大多都与时态有关。学好动词的时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靠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语法知识,细心体会。我们在备课中可以根据英语语法的一般规律,使自己清楚知道每堂课的教学如何保持联系性和统一性;如何弄清楚哪些内容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等等,诸如上述种种情况,都要精心准备,细心策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才艺和授课技能,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前要备学生。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学生,一般来讲学习的基础和习惯较差,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也不尽相同。这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麻烦。因此,课前必须要备学生。 1.我们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前备课时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出发,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并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照顾到不同班级上大多数的学生,而且还要照顾到班上较差学生和较优的学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前要掌握好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做到潜心研究,诸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学英语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3.要达到上述水平,教师就得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为什么呢?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需要同学生接触和沟通,需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热情等心理变化,同时又要定期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听取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他们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通过辩证的分析和判断,及时总结经验。而这一切工作对我们的老师要求又十分高。总之,课前备学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去,注意观察和总结,经过长期的实践方能有度有节地备好学生。 最后,课前要材料。我们现在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往往只重视课本上和书的一些知识,认为只要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就足够能应付课堂上的教学了。其实,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要能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要善于在平时多阅读、多收集一些课外知识,以此来弥补课文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报刊收集一些新闻资料,在课堂的上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激励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片、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弥补课堂上听力训练不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说明书等英语注释来补充教参中的缺陷,充实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英语教学五大步骤: Revision:5-10分钟 复习上次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回忆起来。注意点(单个学生)、线(一组或一排学生)、面(全班学生)的结合。及时发现上次课遗留的问题,进行纠正,查漏补缺。可采用短小的游戏,带动气氛,复习巩固,建立学习自信。 Presentation(input):10分钟 输入今天的新内容(单词、句型),在此环节,老师运用情景教学,如声音、动画、实物、简笔画、卡片、动作、表情。老师是主角。输入要充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要教的东西。 Drilling:15-20分钟 呈现完新内容后,还是以老师为主角,如teacher says students say,teacher says students do,进行机械性操练,为避免方式的单一性,可加入集体性的小游戏,如magic fingers、Golden touch、trick game、high and low voice。 Practice(output):10-15分钟 也称输出,机械操练后,老师与学生调换角色,学生是主角,如teacher does students say、加入集体性竞争性游戏,让学生在既轻松又刺激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Consolidation(check):10分钟 运用口头、笔头、听力来巩固,检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临下课布置作业时,应该有创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学到washing dishes,布置学生在家里做这样一次家务,并将完成情况由家长签字,对于完成得好的同学,老师要有公开的奖励,刺激其他同学。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首先掌握语言的形式(例如语法、构词法等),通过语言形式来理解语言内容,表述思想。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很多学习者将重点放到对语言形式的直接的学习上。而目前西方流行的教学理论,则主张学习者应该从内容入手,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说练习熟悉语言的形式(而不是刻意的背诵和记忆语法规则),进而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两种观点都不是绝对的,它们只是代表了某种倾向。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教师和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认识到,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入门阶段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语言的形式上,以掌握该门语言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要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研究语言的内容上。通过练习和记忆语言的内容,来巩固语言的形式,并达到自由运用该门语言的境界。但是,对学习者而言,在任何学习阶段都没有理由完全忽视语言的某个方面。 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鼓励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的学习和记忆。这集中表现在,学生在基本掌握语法规则后,仍然过分强调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在考试时则大量考察对语法规则和特殊字词及其用法的记忆。想必这是期望大脑在熟悉语言形式后,能够熟练地处理来自外界的语言内容。参照图2,就可以发现,这种方式难以提供促使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的机制。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挤压学习、记忆和练习语言内容的时间,导致语言形式成为空洞的教条,使其丧失对语言内容进行指导的机会。这样,学习者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处理语言内容或思想时,必然感到难以适应。同时,大脑难以长久地记忆脱离了内容的语言形式,因此总是忘了又记,记了又忘。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学习时就将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记忆相当数量的语言内容,并逐渐养成超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自由地运用语言内容。这就需要适当的语言环境。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注意到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学生缺乏英语环境。 应该说,适当的语言环境,即进行读、写、听、说的环境,是传统公共英语教学假设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可以说,语言教学的任务就只完成了一半,即知道有这么一些语言形式和内容。这完成的一半由于不能牢固地记住,会很快遗忘。 我们的中文教学尽管采用了相似的教学模式,但因为有语言环境的支撑,就显得卓有成效。中国人学习中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语言内容中隐含的语言形式,以及比日常生活用语更高级、更复杂的语言内容,以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具有这种形式的内容。而他们一旦学会这种语言形式和内容,就有大量的应用环境。 英语语法课教学方法: 语法是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无不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语法。中学班组规模一般是班大人多,英语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充分的机会接触英语,难以完全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地认识和运用语言规律。这和儿童学母语或生活在英语环境的人学英语条件迥异,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通过语法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理性上认识语法规律并藉以指导语言实践活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们要通过语法教学达到使学生会用词造句、表达思想、会阅读英语材料的目的。 1、语法教学原则 (1) 以语法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听、说、读、写”四会能力。 (2) 注重实践,精讲多练。以练为主,以讲为辅。 (3) 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例外、由单项到复杂,最后达到系统化。 (4) 进行多样化教学,摆脱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5) 交际性。在假设的情景中模拟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法规则。 2、 语法课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取哪种方法,这要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教学方法是可以随时改变的,即一堂课,也不一定只用种方法,可以几种方法交替使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临时改变方法,不受预定方法所限制。 常用的方法有(1)利用直观教具;(2)英英比较与英汉比较;(3)归纳法;(4)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