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 终于懂得小学语文批改作业的方法有哪些

    1 小学 语文批改作业的方法有哪些

    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那么小学语文批改作业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互批互改

    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图片0]

    2、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和验算,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由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批改情况,最后学生将情况汇报给教师。这样做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起督促作用。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格外有兴趣,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民主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3、面批面改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错误题要让他自己耐心地寻找原因,对差生要重点辅导,及时捕捉学生作业信息,发现问题后启发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交谈方式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从中注意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弥补。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教师的“下水作业”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像 “下水作文”一样,我们叫它“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总之,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这些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符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待作业,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谈小学语文批改作业的方法

    教师面批

    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例如电路图题目,若不采取面批,学生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如进行面批效果就好多了。

    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上的有些练习,教师可以先检查最早完成的作业,每小组只须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练习,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对于课外的作业,同样可采取这种办法。对于有些非常简单的作业,如课堂讲过的练习,课外需巩固的、元素符号、化合价的默写等,可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抽时间完成。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的完成和批改情况。

    自改和互改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教师可先报出答案,让学生自批自改,发现错误,还可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问题,马上提出,教师立即讲解;或课后小组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汇报给老师。每个学生都是很负责的,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在自改法的经常运用中,学生会慢慢形成自我检测习惯,减少马虎。

    二次记分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学生很少去思考和订正,为应付老师,可能直接抄答案。二次记分的做法是:先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作业等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订正自己的作业,如果正确,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分。事实表明,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评”师

    课前,教师先把上次的作业做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列出,复习提问时组织学生批改。由于学生长期被教师评价,一下子变成批改教师的作业,积极性很高,会批改得特别认真。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和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批改“典型”

    这种方法大致与“生'评’师”的方法相同,只是教师不自己做作业,而是选择典型的作业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批改。这种方法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可让学生记忆深刻;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甚至会成为学困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学困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他们内心产生“愉快效应”,激发好学的积极性。

    采取评奖的方法

    传统的纸笔作业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可让学生撰写小文章,文体不限,可用拟人的方法,并进行评奖。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非常优美的文章。对材料进行简单手工制作,如潜望镜,可让他们课后进行制作,教师进行评奖……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小学语文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

    1、重点面批法

    即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尖子生和较差生的试卷、练习或作文等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

    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

    特级教师于漪的实践就是这样。她所教的一个学生刚进校时基础很差,每次作文竟然写不上三四百字,且意思纠缠不清,错别字接二连三。针对这一情况,于漪采取了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的批改策略,每一次作文后,她就将这位同学叫来,给他面批。

    这样经过多次,这个学生的作文便开始有了明显的起色,以至于毕业时也能写出四五千字文理通顺的文章来了。

    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

    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

    2、互改与自改法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练习、作文及至试卷,并对对方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

    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

    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亦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

    每个学生的批改材料只有一份,加上他们的负责精神,又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

    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又如学生学习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测习惯的问题,亦为不少教师所烦恼。

    而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这种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

    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以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作业的互改和自改过程。

    3、二次计分法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

    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这样的不良循环。

    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而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已做的有关作业;如果达到要求,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加分。

    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4、分层批语法

    即将惯常的一次性批语改为分步进行的两次性评价。

    第一步为原则性评价——

    概括地指出作业中存在的有关缺陷,要求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界定自己作业中具体问题的所在;

    第二步为具体性批语——

    在学生思有所得但不充分、不准确或百思不得其解后,给他们以具体细致的问题指点和方法咨询,引导他们将自己先前的想法与教师所供的“答案”做一番比较,看看哪些问题自己想到了且较深刻,哪些问题没有想到或想得不够周到。

    分层批语的侧重点,在于确保作业评语的思考性,它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机会,并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达到既修正当前作业又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是一种良好的作业批改艺术。不过,教师在实施这种艺术性批改策略时,

    一应注意适量,因为每次作业都搞分层批语,实际上是为时间条件所不允许的;

    二可灵活机动,既可以以“教师批语,发还作业→学生思考并写出思考结果→收回作业,教师再批语”这样的程度进行,有时也可以“在学生作业本中不相连的两页上,同时写下两步批语”这样一次性的处理方式来实施。

    5、“下水作业”法

    教师在上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像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一样。

    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故意做错,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

    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上课后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

    由于学生从长期被教师评价、变成评价教师的作业,积极性很高,批改得十分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

    从教师的“错误”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批改教师“下水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和提高评价能力的过程。

    批完教师的“下水作业”后,让学生按如下提纲检查自己的作业:

    第一,作业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教师“下水作业”中相类似的错误?哪些做对了?在题后打上“√”。哪些做错了?在错的位置下面画出记号,以便进一步思考错误发生的原因及订正的办法。

    第二,做对了,看一看解答思路是否清晰?解答步骤是否完整?有没有不该遗漏的步骤遗漏了?解答方法是否简明?语言是否准确、流畅?

    第三,作业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要求?文字、数码、符号、算式书写是否工整、正确?

    学生检查自己作业的过程,又是一次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6、“典型作业”法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改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作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

    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选谁的作业做“典型作业”,大有学问。教师如果组织得好,运用得巧妙、得法,谁的作业能被出示作为“典型作业”,谁就有一种自豪感。

    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差生身上,常常会成为差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差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差生内心激起“愉快效应”,会激发他们好学的兴趣。

    不少差生就是在出示“典型作业”之后,发生突变的。

    4小学三年级语文批改作业的方法

    (一)让作业的内容鲜活起来

    1、在自主中彰显学生的个性

    作业应该是一个“超市”,应该准许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作业内容,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作业难度,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作业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种成功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都能在自主中展示自己生命的才情。

    有位小学英语老师在学习了《My Friend》一课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图片1]

    (1)爱写作的你,不妨用英语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的好朋友;

    (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My Friend并进行录音;

    (3)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里的描写,画一画Your Friend;

    (4)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语小故事,讲给父母听;

    (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同学,找出他们的特点,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学们猜猜。

    以上5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一题或若干题完成。这一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编、讲”五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主选择,有利于每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2、在开放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开放性,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狭窄的模式上,要为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探索、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独创性。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请以“=、○○、△△”为内容,组合出一幅你心中最美丽的图形,并涂上色彩,然后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或故事,向班上同学介绍你的这幅图。

    这一试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和表现方式将自己的体验和成果呈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构图丰富多样,有组合成“天平”的,有组合成“头像”的,有组合成“山水图”的,有组合成“购物车”的。学生写的说明或故事也多姿多彩,别具个性,让人在耳目一新中感受着学生独特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性。

    3、在趣味中培育学生的灵性

    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就精神饱满,跃跃欲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有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了“计量单位”一章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今天清晨9点钟,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200吨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千米以外的学校跑去,速度达每小时10米,路上碰见了体重35克的小胖子阿方,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l毫米长的钢笔和2米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里,教师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修改错误百出但又风趣幽默的日记,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情趣盎然,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4、在实践中凸现学生的能力

    作业设计要面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与社区对话,与家庭对话,与自然对话,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活动的机会和拓展的机会。

    浙江海盐天宁小学的吴李英老师设计了一份独特的寒假作业,她让自己六年级的学生利用寒假围绕下面四个主题进行调查:

    主题一:饮食文化——年夜饭的来历、程序、传统菜肴及象征意义;

    主题二:文学艺术——传统春联的内容、形式,张贴时的讲究;

    主题三:民间美术——年画的常用图案和象征意义以及张贴时的讲究;

    主题四:年俗家趣——春节期间,各种语言、行为上的规矩与禁忌及形成原因。

    在此基础上,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四个主题之间要分页,在各个主题中可以穿插相应的故事、传说,报告完成后装订成册,并在上面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最后,再回忆一下整个调查、撰写过程中的苦与乐,写成一篇作文。

    这样的作业设计,将学生的学习与充满情趣的春节文化相连接,让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区文化资源,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让作业的形式丰富起来

    传统的作业只重视学生的纸上功夫,强调多写多做,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事实上,作业不应该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而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等等。

    教师要转变作业观念,改变传统作业的老面孔,让作业的“表情”丰富和生动起来,力求形式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和不同的作业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善于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表演、制作、调查、体验之中,将听、说、写、算与演、唱、画、做相结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多种感官一起作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丰盈起来。

    (三)让作业的批改生动起来

    1、多点激励,少些指责

    在作业批改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多点赞誉和鼓励,少点批评和指责,多几颗“☆”,少几个“×”,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批改后再作修改,改得好的照样得出色,努力让学生摘到“成功的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2、多点温情,少些冷漠

    作业批改应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教师要善于将等级评价和评语评价结合起来,让激励、期望、关怀等真诚的语言通过作业批改流淌到学生的心中,比如:“你的见解很独特,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你的书写真工整,老师看起来很舒服”。在进行等级评价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符号如一面红旗、一个笑脸、一个翘起的拇指作辅助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让作业本说话,使作业批改充满人情味。

    3、多点灵活,少些僵硬

    新课改特别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作业批改上,也应该探究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构建多维度的作业评价体系。在批改主体上,教师批改、学生批改相结合;在批改途径上,书面批改与口头批改、展览批改、发表批改相结合;在批改手段上,纸笔批改与现代技术批改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分数评价、等第评价、星级评价和语言评价相结合。作业的批改还有许多方式,教师要少些“僵死”,让批改走向鲜活和生动。

    作业的设计和批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作业呈现“亲和”的面孔,让作业成为学生愉悦而美好的体验,让智慧和灵性在作业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