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总算知晓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 小学 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通过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

    古诗文诵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求。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对象、分环境、分题材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法,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图片0]

    二、注重单元课后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古诗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

    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三、通过将传统诗词、经典哲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改中实现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精心选择、精心编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以及唐诗宋词等系列诵读读本供学生诵读之用。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使语言表达,协调沟通的能力得以提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培养,从长远看,让学生陶冶性情,涤荡心胸正是中华经典的精髓所在。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2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一

    一、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凡是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小学时期对某物的兴趣,如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制约,往往可以转化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和专业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注意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

    1、“诗配乐”。我每天定时间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

    2、“诗配画”。我让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

    3、“午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我利用午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讲故事”。我在班级里,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如:跟学生讲讲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中华天才故事等,在教学《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我先跟学生讲关于孟子求学的故事,听了故事以后,学生在大致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诵读诗文,这样诵读的效果会更好。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诵读气氛,大大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诗文,喜欢颂读诗文的热情。

    5、“诵读能手”。 我在班级中开展“我是诵读小能手”诵读比赛及“看看谁是收集诗文小能手”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情绪高昂,都想把自己最好的诵读能力展现给老师和同学看以及把自己收集的诗文读给老师和同学听,让大家评选出当期的“小能手”。

    二、品味诗文魅力

    经典诗文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美。因此,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文,让学生在品诗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悦耳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

    学生在欣赏中对经典诗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另外,我还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我在班上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心得交流会”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三、教给学生诵读方法

    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个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实施,学生也会日久生厌生烦的。为此,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早午晚诵读。每日用早读课前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上课前抽五分钟吟诵,晚上在家抽十分钟巩固诵读。每周一两首诗词,或一段《三字经》,或一段《弟子规》,或一段《论语》。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我则以小比赛的形式抽查,有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有限时背、师生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看画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诵读,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这样持之以恒,一学期下来,学生能背二三十首(段)古诗(文)。

    2、按诗文类别诵读。如母亲节背《游子吟》,重阳节背《九月初九忆山东兄弟》,春季背《早春》、《春江花月夜》、《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夏日》、《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秋浦歌》、《秋思》、《山行》,冬天背《冬景》、《江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如“言志”、“送别”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有时还可让学生进行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活动,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

    四、给予适当奖励

    奖励的方式很多,可以按诵读的量发奖品。奖品可以是一颗五星、一张卡片、一个笔记本或图书礼券等;也可以设立给“擂台榜”,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读一首古诗,教师就要给其鼓励,就在“擂台榜”上加分,能背过的加高分,这样学生诵读的兴趣才会持久。

    五、展示诵读成果

    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诗词,为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期未开展大汇报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学生有的拿起彩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个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像,把《别董大》、《枫桥夜泊》改写成生动、优美的短文;还有的当场朗诵自已创作的古体诗。学生漫游在经典诗文的王国里,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正是这种成就感转化为动力,提高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必须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正如美国巴尔博士说的:“孩子的心是一块稀奇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行。只要我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并不断地耕耘,相信我就会有更大的收获的。只要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的学生一定会手不释卷的,我相信他们能创造奇迹!

    3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二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经典诵读的内容,再选择不同学生的不同经典诵读的方法,最后通过有效组织和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逐步使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图片1]

    其次,在诵读经典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因作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和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诵读中,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展示、多媒体呈现等辅助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让他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感悟形象。

    最后,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诵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1)泛读:不仅要读古代的诗词,也要读现代的诗词,古今各种不同风格的出色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即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3)速读: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可以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4)再读:把有价值的中华文化诗词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

    (5)写读: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脑共用。

    读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关键在是否会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在读书时做读书笔记,如:作记号、旁注、摘录、读后感。

    4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的方法三

    一、游戏体验法

    汉乐府民歌《江南》,语言简洁朴素,颇有情趣,记得以前让学生先读后背诵时,学生不但体会不到情趣,而且总是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搞错,今年再教一年级时,我采用游戏的办法,让大部分学生擎起书本作荷叶,小部分学生作小鱼,按照诗句,弯腰穿行于莲叶的东西南北,孩子们快乐地做着游戏,教室里荡漾着欢声笑语,他们自身演绎了那充满情趣的江南的池塘,朗读起来劲头大增,成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图画展现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小池》时,逐句画出“泉眼、泉水、树阴、太阳、小荷、蜻蜓”,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如《咏柳》、杜甫的《绝句》等诗篇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三、故事引导法

    古诗语言凝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七步诗》、《寻隐者不遇》,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所讲故事也可适当与学生生活接轨,融入与学生有关的东西,会易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背诵《悯农》时,我就把主人公设想成古代一小孩,他不肯吃饭,浪费粮食,后来爸爸带他到田间看农民劳作,他认识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学生在听的时候很是入神,因为他们中许多人也是不爱吃饭,不把粮食当回事的,这些孩子一定在想:哦,原来古诗讲的就是有关我们的事呀!这样古诗说的道理不再空洞,缩短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力求与生活相联系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歌唱表现法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再者,作曲家一定会考虑到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村居》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中富有童趣的篇目,可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如《古朗月行》、《风》等,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诵读古诗的指导不同于编入课本的阅读篇目,如何达到耗时少而又避免出现学生厌背,背而无效等负面效应,采用上述方法可让学生既保持对古诗的兴趣,又能朦胧地体会诗情,达到在古诗积累上既有量也有质,同时因行之有效而不会增加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