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第二轮复习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研读考纲,首先要画出高考所考的知识点。整个高中阶段各考生学过的语文知识点不少,有些是高考考查的范围,有些不是。在研读考纲时,考生就要把高考要考查的知识点画出来,作为重点内容来复习。如考生学过的修辞类型很多,但考纲中只列出了9种修辞,那么考生只需把这9种修辞熟练掌握,其他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其次,要分析命题规律。同一个知识点,在命题方式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出了知识点的主次关系。分析命题规律,可以帮助考生搞懂知识点上的主次关系,那么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了。
[图片0]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做,是指做和高考考点有关的习题。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看的内容,所以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专题复习是第二阶段的关键,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有的考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有的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只喜欢看某一专题而不喜欢看其他专题,甚至有的考生在专题复习还没结束时就急不可待地进行第三轮复习等,这些做法都是应该规避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夯实地掌握考点,在实际考试中会因为有所偏颇而导致失分的。因此,考生要学会在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要相信,只有通过这么步步为营,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到第三阶段做起综合试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三、温故知新,总结方法
	考生在复习新专题的时候,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另外,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一定要注意对方法的总结。其实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考生,可能总结出来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专题复习后的效果比不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要好得多。
2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指导
	一、现代文阅读
	散文类应侧重哲理散文和具有论述性质的文章;小说类应注意文体特征,强调小说三要素及主旨之间的互动关系;涉及主旋律和我省省情如俭以养德,徽文化、二黄、巢湖等方面的内容应多留心;再注意以下三点:1、细心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记住:答案总在提问里。2、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准确地从原文中搜寻相对应的语句与信息,再结合文意作出判断,言之有据。3、注意10个问题:关注常考题型,分别找到应对方法,如作用题,赏析题,理解句意题,人物性格(形象)题,探究题等;尽量用原文语句或概括整合原文内容与信息答题;注意分条列点,言之有序;应去掉形象及描写成分保留主体意义,加以概括;应正面直接答题,尽量不间接绕弯子,更不要以疑问或否定形式回答;不能遗漏题干要求;不能遗漏条件和限制词,不能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和条件关系颠倒等;注意文中指示代词的内容或范围;注意“肯定”与“可能”“已然”与“未然”“扩大”与“缩小”“充分”与“必要”等现象;注意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如论点句分论点句点睛句议论抒情句起承转合句等,它们可能正是高考试题答案的要点。
	二、语言知识和表达
	(一)语病
	常见语病注意以下现象: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3、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4、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8、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9、出现了疑问词、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10、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11、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二)字音和字形
	字音部分:1.注意课本标注2.注意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生字词常用字词和次常用字词的注音与写法。3、注意从理解的角度区分。如劲和处,前者名词读jìn,形容词读jìng;后者名量词读去声,动词读上声。
	字形部分:1、用压缩法记忆,如精兵简政山清水秀娇生惯养2、用偏旁相同法记忆,如张弛陷阱荟萃精粹璀璨3、用音同形近法记忆如痉挛孪生沧桑苍天明火执仗手杖4、用比较法记忆如一共有三把“剑”,两支“箭”——剑拔弩张口蜜腹剑刻舟求剑箭在弦上明枪暗箭;如一共有五只“麻雀”,两只“喜鹊”——门可罗雀欢呼雀跃为丛驱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鸦雀无声鸠占鹊巢声名鹊起。5、了解词语背后的故事,了解词语含义。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蹊”在典故中是“小路”的意思。“平心而论”释为平心静气客观公正地评论,故不能误写成“凭心而论”;“唉声叹气”释为因苦闷忧伤而发出叹息,“唉”为叹息声,故不能误写成“哀声叹气”。
	(三)词语成语熟语
	1、注意感情色彩2、注意部分重复3、注意词义不当4、注意语体色彩5、注意词语的范围(陈述对象)6、注意习惯用法7、注意词语的程度8、注意两用词语9、注意报刊媒体上常见常错的词。如无独有偶、炙手可热、美轮美奂、下里巴人等10、注意少数特殊词。如难免=难免不,好=好不,差点=差点没,无时无刻不=时时刻刻都等11、高考以考成语性的熟语为主,考生要联系日常生活的具体语境情境,便于准确理解。
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1、抓基础,回归课本,在课本中找答案
	第二轮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复习,从而获得全新的视野。高考复习应该不要"忘本",在回归课本怀抱中,我们会发现字音、字形、语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都出自课文。以熟悉的课文为知识背景去识记那些基础知识,零散的、枯燥的知识就有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便于理解记忆。
[图片1]
	2、清楚自己的弱项,强化训练使复习有的放矢高考第二轮复习必须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盘点,将已经熟练掌握放开,有待加强的再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对于那些薄弱点和盲区,则要重点训练。通过多做试卷,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按先后顺序安排强化训练。将自己容易混淆甚至不能识记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默写等相关知识点分类归纳,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便于第三轮强化。
	3、立足考点,作答规范高考第二轮复习立足考点,抓住采分点作答,研究标准答案,考生要力求使自己答案更接近标准答案;作答全面丰富详尽,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教师评判,保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抓好形象工程。
4高三第二轮复习方法
	一、重拾遗忘知识点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刚结束一轮复习吗,怎么知识点就遗忘了呢?首先,人是有记忆曲线的,边学已经在边忘了,所以我们也常常说知识要反复复习。二个,整个复习阶段节奏都是很快的,很多同学一轮复习有的地方知识盲点补上了,有的地方可能稀里糊涂就已经过完了,老师也不会再讲一遍。所以在二轮复习时,一定要抓住机会,重拾遗忘的知识点。
	高考第二轮复习就绝对不像一轮复习那样按部就班了,复习前后的内容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
	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拳头再次强调高考宝典的重要性,遇到知识疑点,第一时间查阅高考宝典,懂弄应用/拳头)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拳头所以一考大型综合考试容易考砸)。
	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高考宝典、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习笔记一定要知识点归类清楚,根据自己实际掌握情况,有条有序,方便查看。上图就是我们一位同学的笔记,现在基本稳定在长郡年级前一百名
	二、搭建知识结构桥梁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你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在已有的资源上,进行信息的整合。
	三、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象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串起来,它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它的珍珠带起来。在这里,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