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MOYRF
  • 终于理解小学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

    1 小学 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
    小学词义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掌握词语的意思是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起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比较中体会,辨析字词含义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学生将“拨草寻蛇”的“拨”读成了“拔”,孙双金老师将它进行了展开。

    [图片0]

    师(指着黑板):我们再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一遍。

    生(齐读):拔草寻蛇。

    师:刚才那个同学把它读成了什么字?

    生(齐答):拔。

    师:拔草寻蛇的“拨”,右边是个什么字?(师边说边用红笔对“拨”和“拔”进行区别。)

    生:发。

    师:一起再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拔草寻蛇。

    师: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两个动作。一个是“拔草”的动作,一个是“拔草”的动作。

    (一名同学上台,师将话筒交给他,说:假如这是一根棒,让你拨拨草,你怎么做?)

    (生做拔草的动作。)

    师:哦,这是拔草的动作,拨是左右拨动。懂了没有?

    生:懂了。

    孙老师通过板书,比较了“拔”和“拨”在字形上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区分了这两个字在写法上的不同,又富有创造性地将它们分别和“草”组词,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到“拔草”和“拨草”的区别。通过这样形象而又细致的比较,学生不仅理解了“拨”的意思,还形象地理解了“拔草寻蛇”这个比较抽象的武功招式。这样的指导不仅扎实有效,还生动形象,也会让学生更有兴趣。

    二、联系上下文,深入字词内涵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生命桥”》一课时,刘仁增老师对“刚好”一词进行了如下指导。

    师:“刚好”是巧合、碰巧吗?年轻的羚羊运气真好!

    生:“刚好”是正好的意思,不是巧合、碰巧,是聪明的老羚羊精确计算和周密安排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一段讲飞跃悬崖时年轻羚羊先跳出,跳得高一点,而老羚羊紧跟着跳出,跳得低一点,这样年轻羚羊才能蹬到老羚羊背上。(读“年轻的羚羊后退了几步……高度要低一些。”)

    师:很好,联系上下文,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了老羚羊。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语,未尝不可,但就失去了一个深入体会老羚羊可贵品质的机会。刘老师如此引导,不仅避免了浮于表面,还增加了这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通过联系前面的内容,读出了这个“刚好”是老羚羊的有意为之,而绝非简简单单的碰巧。所以这个词语充分表现了老羚羊为救年轻羚羊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如此一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饱满了,对文章中心的感悟也就深刻了。

    三、多媒体介入,丰满字词蕴意

    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中,由于学生对“装饰精美、金碧辉煌”的理解不够充分,老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达到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教学效果。

    师:(出示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个金色大厅是怎样的。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金色大厅非常漂亮,有很多精致的装饰品。

    生:我感觉那里全都是金色的,很豪华。

    师: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效果不好。)

    师:老师请你们欣赏几张金色大厅的照片,看看你们有没有新的感受。

    (师边播放照片,边解说照片的内容。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生:简直太美了!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金碧辉煌”啊!

    师:真棒!你不仅谈了自己的感受,还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谁还想到了文中的哪些词句?

    生:我想到了“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这句话,感受到了金色大厅真是“装饰精美”啊!

    师:是啊,多么美丽的金色大厅啊!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赞美它吧!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当学生用查字典、词典等一般方法理解字词含义的效果不好时,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辅助感悟。正如上面的片段中,学生对“金碧辉煌、装饰精美”等词语的感悟只浮于表面时,老师及时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得以形象化,感悟得以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得以高效,学生的语感也因此得到培养。

    2小学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一

    一、把统领全文的字词结合到全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理解

    “飞渡”,就是一个涉及全文内容的词。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知识什么是飞渡,而是让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深刻理解:什么人物飞渡?七八十只斑羚。什么地方?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什么原因?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怎样飞渡?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结果呢?牺牲一半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这样不仅理解了飞渡的含义,也基本理解了全文的结果。

    二、把各段的重点字词结合到段落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理解

    “绝境”,是第一段的重点词,不能只局限于词典上的理解,而应该思考理解:为什么说是绝境?一是后有追兵――狩猎队;一是前有绝壁;三是自身能力不足。还应该加深理解逼到绝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狩猎队,是持枪携狗毒杀斑羚的人。这样不仅理解了“绝境”的深刻含义。也对斑羚同情,对猎人愤恨的感情油然而生。

    “对接”是第二段的重点词,因为它最能表现这段的主要意思。首先用比喻句“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通过了解宇宙飞船的对接来了解斑羚的对接。这当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深刻理解到:山崖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侨,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惊天地动鬼神的一幕,就会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中。

    三、把最难理解的字词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才能深刻理解

    本课是动物小说,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惯用手法,这里面的人物实际上是动物――斑羚。斑羚的语言可能没人知晓吧?但我们把异类的语言放在具体环境中,还是可以深刻理解的。

    文中动物的语言只有一个字――“咩”。如果只把它理解为羊叫声,那就太肤浅了。

    本文三次描写镰刀头羊的叫声,实际上应该理解为语言描写。

    [图片1]

    第一次,“镰刀头羊神志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我让学生把“咩”字放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让学生翻译成人类语言,头羊悲哀地说“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唉!无能为力啊!”就可以理解“咩”字了。

    第二次,“当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我们不难翻译出:“母斑羚回来――危险!那不是桥――回来。我有办法了,列队!老的一拨,年轻的一拨。老少分别列队!”斑羚群也听懂了它的命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通过这样的描写,学生很快就会感受到镰刀头羊大智大勇的领先形象。

    第三次,“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学生可以把“咩”翻译成:“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咱们牺牲自己吧!”通过这样的理解,镰刀头羊为了保存种族、拯救种族,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学生。

    课文最后面有声音描写,对镰刀头羊只有行为描写:只看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这是为什么?这必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更深刻:一方面,对人类的蔑视,另一方面,一个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的英雄头羊已经跃然纸上。此地无声胜有声。

    再难理解的字词,只要结合在课文的语言环境里去揣摩,就可化难为易。

    3小学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

    4小学语文理解字词的方法三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里有“喜出望外”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到处去找水,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她发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凉清凉的水。你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就是指遇到了出乎预料的事而特别高兴了。

    二、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四、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五、同义词法。

    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告诉学生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