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总算找到怎样培养理解能力

    1怎样培养理解能力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的意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是很重要的。其实我们每天使用的理解策略有很多,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潜意识。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理解能力的相关内容。

    把提高理解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得知识,但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要让学习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理解力的锻炼。时刻记住我们的理解力是核心的任务,也许我们就能够不断的提高。

    尝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既然理解力是整体的和结构的,从单个侧面是不能完成理解的任务,我们只有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才有可能完成理解。

    不断地完成从有到无的过程。细节的增加谓之有,整体的把握谓之无。道家强调不断地虚空,其实就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跳出已有的细节,不断地让自己变得空空荡荡,这样也是理解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图片0]

    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理解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锻炼的结果。为了提高理解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不断地总结新事物,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提高我们的理解力。

    2怎样培养小孩的理解能力

    父母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给孩子念故事书,能很好地帮孩子打下基础,你越早开始对孩子帮助越大哦!我们可以一天为孩子念4~5本适合儿童的图画书(对于薄薄的图画书来说,这个量并不多)。

    当我们念故事书的时候,我们要逐字逐句地清晰地念出来,并且让孩子们参与到故事中,你可以问他们在书里看到了什么,让他们去指出书里的东西,或者让他们去重复你的话。

    当孩子们长大一些,到4~5岁的时候,可以开始问他们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当你看到那位女士摔倒在水坑里的时候,你觉得她有什么感觉呢?”“当那位先生的桌上什么食物都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感觉呢?”

    像这样,让孩子们参与进故事来。跟“参与”同等重要的是孩子们对故事的掌握能力。你要确保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听懂了故事的。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再提问了,只要确定他们能正确地掌握故事线就可以了。

    你可能发现,孩子们总是让你念同一本故事书,一遍又一遍地念,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崩溃。但其实,这只是孩子想要读懂故事的一个方式,这和他们总是挑选一样的电视节目、动画片、玩具是一个道理。当孩子们彻底明白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转移目标”啦!

    3怎样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

    [图片1]

    随内文难读的程度有所不同,读者在使用这种阅读法的时候,多少会相当吃力。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一样。

    4怎样提高理解能力

    现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教什么,都要让孩子马上理解,而且是全面的理解,不能马上、全面理解的东西,就不教,美其名曰“尊重孩子”。其实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有一个过程,都是从肤浅、从一点一滴逐渐达到深刻全面。现代教育却取消这个过程,非得要孩子马上理解才算数,于是只能教浅显的东西,高度、深刻的内容就排除在外。这种做法,你说它急功近利可以,说它笨也可以!

    为什么要把一个孩子想得那么笨呢?把他的头脑心灵想得那么死呢?你不教的,他就一定不会吗?现在不理解,将来就不理解吗?凡高度、深刻的东西,我们要领悟它,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它需要你先接触、记忆,然后在长期的生活中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去体会。王阳明幼年饱读诗书,直到被贬贵州龙场,才突然大悟,发现以前所读经书自成一体,“无不吻合”。

    为什么要把理解想得那么呆板呢?人心是很灵活很神奇的,你知道它哪一天能理解,又是怎样理解的呢?实在说来,理解力是在长期的熏陶、酝酿下自然成长的,不是教出来的!人脑人心的运作是极其神奇的,不是人可以随便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是给它丰富优质的养料,让它自己去运作、去成熟。人脑人心本来就有理解领悟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生俱来,只要是人就会有,只是要慢慢地成长。

    我们不必担心孩子不理解,而应担心有没有及时给他提供可供他一生理解的材料。现代教育不让孩子充分吸收文化养料,反而百般“启发”(其实是折磨)他的理解力,其实都是人为,都是造作!孩子的头脑乃上天神圣之赐与,潜藏着无尽的秘密,岂是可以让你随便“开发”、“训练”的?

    过早地、强迫性地开发孩子的理解力,会干扰孩子理解力发展的进程、毁坏他的头脑心灵,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人永远只能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教育是“赞天地之化育”,非“替天地之化育”,无知妄作,不但很累,还会把事情做坏。现代教育日益繁难而又问题重重,正因为无知妄作,“替”天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