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总算领会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1 高中 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以下是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的技巧四大类。

    (一)表达方式主要涉及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和描写方法【正面描写(明写)/侧面描写(暗写),白描/工笔,实写/虚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景/静景,远景/近景】。

    [图片0]

    (二)表现手法包括一些具体的描写技巧【如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乐景哀情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方式【如象征】;还包括材料的组织方式【如联想、想象】。

    (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语、双关、用典、设问、反问等。

    (四)构思立意的技巧包括先景后情、以景作结、起承转合、抑扬、铺垫(蓄势)、照应、过渡、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的技巧

    1、衬托

    A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对比

    B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图片1]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二、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