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BA,是近年来很多申请者向往的专业,很多出色的MBA毕业生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来说,美国MBA需要读两年制,但也有其他类型的。主要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定,那么,具体有哪几种学年制呢,你适合读几年呢?接下来小编告诉你美国mba学什么。
	美国的MBA指的是工商管理硕士,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
	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
	美国MBA专业你读几年更合适
1、两年的全日制MBA
[图片0]
	学生用 21个月的时间在校全日制完成 MBA。一般是 9月入学,次年的 5月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从 6月到 8月,学生到公司、银行做 3 个月工作,实习一年级所学的知识,积累经验,同时为第二学年的学习和生活准备资金。同年 9月回到学校,到第三年5月毕业。每学年一般分为秋季和春季两个学期。两年制的 MBA是 MBA 教育的原始模型。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是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
	2、一年的全日制MBA
	一年制的MBA 是在经济发展的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难以离开工作两年而又渴望完成 M BA学位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 6 月入学,连续三个学期修完 M BA的课程,次年 6 月毕业。一年学制的优点是快。早一年毕业,早一年工作,早一年得到回报。但它要求比两年 M BA更紧张更艰苦的劳动。
	美国一流的工商管理学院中目前只有少数几所有一年制的 M BA,而且对申请人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一年制 M BA要求学生有科学和工程的硕士以上的学位。西北大学(Northwestem University)的一年制 M BA 要求学生的大学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年制 M BA要求学生有技术管理方面的 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3、16 个月全日制MBA
	16 个月的 M BA 是从传统的两年MBA 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学生不做暑假的工作,连续 16 个月,用四个学期完成MBA。在美国的一流工商管理学院中,哈佛大学(H arvard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等学校有这种计划。
2美国MBA申请常见误区
	1、不论个人才背景 非Top30学校不去
	很多申请读美国MBA的中国学生都有这么一种趋势,就是要么不念,要念就念排名30名以前的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申请的人数很多,真正能够成功的却很少,很多人申请了四五年都没有成功,弄得筋疲力尽。虽然中国学生的GMAT分数年年上涨,从10年前600分都少见,到现在的780分、790分层出不穷。申请者的工作背景也越来越强。但是根据这两年的资料,每年从中国大陆去Top30学校念书的学生不过寥寥400人,平均每所录取不到15名。全国申请的人一半以上都会把目光盯在Top30的学校上,这个几率是很低的。
另外,中国学生还要和已经在当地念书的中国学生竞争。比如不少中国学生,先到美国念了博士,又打拼几年取得了绿卡,基本生活已经无忧。他们渴望得到更好的报酬,首先想到的就是读个MBA。这些人大多都是国内名校毕业,不少还是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出来的。他们口语纯熟,写作过硬,再主动去学校进行面试。这帮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图片1]
	和这些人拼,无论是大学本科文凭、GMAT成绩、推荐信、Essays还是面试,都很难比得过。如果你说你是总经理、工作经验强,那么现在Top30的学校几乎都要求面试,至少是电话面试。目的一是考验你的口语,二是考察你所叙述的工作经历真不真实。如果他怀疑你的诚信度,那你就是GMAT满分也去不了。
	所以,选校范围应该放得大一些,不要仅仅看着名校的牌子,而且,不要盲信MBA的排名,不同的排名方式导致最终结果差异极大。
	2、不论个人成绩 轻视GMAT
	不少学生都觉得,GMAT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700分就可以申请Top10的学校。他们觉得,更重要的是Essays、推荐信和GPA。但对中国学生来说,由于以往国内申请者中不少人材料掺水分:GPA作假、工作经验作假、推荐信是自己写的,找人签名而已……所以,美国人对材料的信任度已经降低了。这个时候,GMAT成绩成为你和美国人在同一个尺度上衡量的标准,也是他们确信没有水分的标准。GMAT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去年,赴沃顿商学院留学的中国学生中,GMAT最低770分,平均785分。700分就算能进Top30,也是最低限度。
	3、不论个人专业 非念MBA不可
	有很多申请者在国内的工作就是会计,没有管理经验,但他们也很愿意选择MBA课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工作背景的人申请MBATop30的学校几乎没戏,就算有外企经验的也帮不上忙。其实对他们来说,更适合读的专业是会计硕士。这个学位在美国是专门培养CPA的,只要一年,4万美元足矣,而MBA则要两年8万美元。关键是美国的MBA不易找工作,因为MBA是培养管理层的,并不是读了MBA就能进管理层的。
	而MAcc是很实际的,起薪没有MBA高,但贵在能找到工作,特别是你考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后。对理科背景的人来说,其实可以尝试其他一些相关的专业。就算是在商学院里,也不是只有MBA可以选择的。MIT商学院就还提供技术管理硕士学位和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卡耐基-梅隆有信息制度硕士学位,适合理工科背景的人。
	美国目前有个较新的学位叫金融工程硕士,以前很多念数学、物理学博士的理科学生想转金融工作,都去先念个MBA,现在不用了,直接读FinancialEngineering就行,只要一年时间,工作虽没有MAcc那么好找,不过也不错。这其实就说明,对中国学生来说,并非只有读MBA一条道路可走。
3美国读MBA普通院校如何
	许多人认定:进美国商学院读MBA就一定得进一流的,否则毕业后出路不好、收入偏低。专家给大家的一些介绍,希望在看完之后能正确对待美国名校与普通大学的MBA专业。其实,每年美国的MBA毕业生大多还是从“普通”而非“品牌”商学院出来的,而且二流,甚至三流的商学院也有其可取之处。
	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一个最明显区别,也许是在学校不同的规模上。一般来说,前者往往是“大”学校,而后者往往是“小”学校,而且两者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一流商学院的教学重点在“调研”上,教师往往把一半的时间放在科研上,学生也常常去公司实习和调研,其实学生受重视程度还不如普通商学院。相反,普通商学院都以实际教学为重点,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缴纳的学费,故教师教书十分卖力,学生在校也更可能有当“上帝”的感觉。
	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另一差别是学生的质量。要知道,商学院教学除了由学校教师传授知识外,还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学生之间完成的。可以说,品牌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一部分在教师,一部分在学生。诚然,教师水平有差别,但差别并不是太大,特别在教学上,因为大部分一般学校的教师也是从品牌学校毕业的。其实更关键的差别是学生质量———品牌学校的学生大多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而且往往已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上商学院不仅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而更为了能造就一种适应竞争激烈环境的企业家素质以及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实际上这些高素质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品牌学校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和特别的创造性。
	美国非名校的MBA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必须从一个客观角度考虑。首先,既然谈到价值,就必然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衡量,这个标准只能是市场价值。哈佛MBA的毕业生中每年大约有10%的人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当然也可以创业。但是,从培养角度来说,大部分MBA课程是为培养职业经理人设置的,创业者只占了相当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衡量美国非名校的MBA的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这个学校的MBA毕业生就业率如何。在美国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的市场需求也在降低,职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其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无论学什么专业,最关键的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MBA读什么方向,第一年的暑假去什么样的公司,第二年的课程选择什么,美国留学毕业后准备在美国就业还是回国发展,这些都要提前两年规划好。否则,一个中国学生意气风发地读完一个名校MBA,毕业时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这种茫然和四顾将是致命的。
	一个地理位置较佳(如新英格兰地区),金融专业方向不错,就业率一直很好的非名校MBA,比起美国前10名学校的MBA,谁更有优势呢?答案是,永远从自己的职业规划出发,永远从就业率出发。有的学生担忧,非名校MBA学校在国内没有知名度。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如果你要在费城地区找工作,你首先要知道的问题是,这个学校在费城的名声如何,行业内是否受推崇,学校毕业生都去哪些行业工作,校友网络建设是否坚实,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是否不遗余力等等。更关键的,自己想学的方向在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跟得上形势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踏踏实实地申请这个学校。很多学生顾及国内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和面子,认为自己花大把钱去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MBA绝对是贬值。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把选校和受教育的核心出发点放错了位置:从以自己为核心变成了以别人为核心。商学院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将来频繁的跳槽和改变都变成家常便饭时,你就会发现,成功地找到第一份优渥回报的工作,对于一个MBA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摈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名校的确是人人向往,但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具备上名校MBA的潜质。名校MBA的培养方向和管理理念,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要敢于藐视哈佛,也要敢于直面自己。任何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都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标准。那些找到好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的MBA毕业生,永远都是具备这样的特点:提前规划好职业,不动摇不打折扣,仔细审视学校课程,考虑好自己将来两到三年的去向和所做业务的焦点。
4美国mba有什么特色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早期的美国MBA教育以“哈佛模式”为代表,侧重于实际经验的传授,即“案例教学法”,但本世纪50年代末期,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芝加哥模式”认为MBA不是职业培训,而应该侧重于学术和理论基础的传授。两种模式长期探讨的结果是互相渗透和补充。
	目前,大多数商学院都采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而且还辅以角色扮演(role-playing)、管理游戏和模拟(managing games andsimulation)等方法。不但如此,很多商学院还邀请企业界的名流或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公司主管来校讲课及参与教材的编辑,以提高MBA教育的实用性和运用技巧,从而真正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不断创新 国际化的MBA教育
	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tado StateUniversity)不仅开设通常的2年制在校MBA(Full-timeMBA,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中称为On Campus MBA-Day),还开设Distance MBA-2 years, Distance MBA-4 years,和DistanceMBA with GMAT Waiver Part-time MBA)需要。另外,很多商学院还开设EMBA即Executive MBA(行政人员MBA或高级管理人员MBA)。
	为了适应社会对MBA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很多商学院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也开始使MBA教育在时间和学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如首创EMAT的芝加哥大学认为:由于EMBA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所以在学制、教学内容方面都注重灵活性原则。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跨国经营公司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这引起了对具有国际眼光和经验的MBA学生的大幅度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MBA教育开始逐渐地将“国际化思想”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如美利坚大学就以“全球视野”(Global Prospective)为教学的第一重点。
	三、“MBA精神”的塑造
	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的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个人的能力,时时迎接挑战,重视抓住机会。而MBA们不仅具有一般美国人这种开拓事业的精神,还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精神和素质:他们自信,甚至野心勃勃(aggresive),认为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如斯坦福的校训—“有志者事竟成”(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据某权威杂志统计,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有20%是在MBA毕业生带动下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