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终于晓得高中语文备课技巧

    1 高中 语文备课技巧

    以下是高中语文备课技巧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预设的教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

    1.关于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什么样的思维走向。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

    [图片0]

    如一位出色老师设计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块式教学思路:

    a由《好汉歌》导入;b研读课文,评价金圣叹的评点;c投影图片,再次感受林冲形象;d质疑辩论,林冲是否英雄好汉;e小组讨论,推究林冲性格成因;f启发点拨,深入理解作品主题;g布置作业,完成《感受鲁达》。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思路,能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未定点,进行开放式专题性阅读教学,设计呈阶梯状的教学板块,便于纵深拓宽学生的思维。

    2.关于相关话题的设计

    如《陈奂生上城》设计的话题可以是:逆来顺受的、痛并快乐着的、新时期阿Q式的、小农思想严重的、乐观的、经商型的、了不起的、有经济头脑的……主要是这个话题具有开放性,不把学生拘囿在对文本单一的解读。

    3.关于训练点的设计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宗旨和归宿就是为学生打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理解"和"运用"两相比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一个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生活方式程度的反映,运用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表达上,一是口头,二是书面,没有一个好嘴巴,没有一手好文章,你是无法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2高中语文备课的技巧

    首先做到有效备文:备文本、备体系。

    课程教育专家方智范教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不能放弃作为教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文本内容烂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内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读和结论性的传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参。

    看到视频中徐老师谈道当年北京地区的教师走入的误区,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学生,导致了各大书店教参脱销的尴尬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构建体系。

    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

    3高中语文教学经验

    1 在上课之前,就备好问题,上课时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问题也可以作为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不宜过难,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时效性及趣味性等。

    2 备好重难点突破。每个章节每篇文章都有重难点,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在课堂上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做好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足够时间分配。

    3 课后的教学反思。反思之前课堂上所带学生在某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参考其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教学过程中要总结经验,有意识的去改善。

    [图片1]

    4 向其他出色老师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取其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尤为重要。学习出色教师的教学设计,学习出色教师的言语表达,以及教学经验等等。

    5 督促学生学语文,还是要死记硬背。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夏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该背的书,还是要背的。

    6 不要太纠结于标准答案。语文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与标准答案想去甚远的回答,只要他说的有理,他也是对的。

    4语文课教学环节

    1 课的导入。进入主要内容教学之前,就像歌曲的前奏一样,先进行导入。导入不能偏离主题,时间也不能太长,3-5分钟为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重点教学。这是课程内容教学的核心,一定要抓住这段黄金时间把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全部讲授,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堂课中学生接受能力最强、状态最佳的时段。时长大约15-20分钟。

    3 课堂互动。20-25分钟过后,学生开始疲倦,为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课堂互动,互动形式多样,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学生与学生互动。

    4 课堂练习。把课堂气氛调和后就开始练习巩固,多形式布置课堂作业,由浅入深地巩固教学知识点。

    5 内容回顾。在课快结束的5分钟时,用2-3分钟时间对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做一个概括式的小结,以便学生再次了解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的。

    6 布置作业。为巩固教学成果,就必须布置精心准备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不宜过多,按课程标准要求量身定做,同时作业内容也要兼顾达到预习下一次课内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