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GEZYDK
  • 总算领会论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1 论 小学 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论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加强字词教学

    例如,有一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还有一位老师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又有一位老师在课上正音(多音字,儿化音)、析形(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的字)、解义、领悟表达方法(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这些都是可取的。

    [图片0]

    二、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应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这样,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三、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写句子,到写片段,再到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四、加强经典、名言的学习

    经典、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思想智慧的瑰宝,它们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最为突出的是荀子《劝学》篇,里面“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思想。此外,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都包含着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成功这一重要思想。

    2论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一

    1、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教学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坚持与时俱进,使教育事业符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反过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课文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之后,教师通过讲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左公柳》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学生看到视频画面出现的南方的依依柔柳与北方高大挺拔的柳树这一对比,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在教学阅读课文《刘三姐》时,我将电影《刘三姐》中最为精彩的对歌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同时刘三姐的聪明伶俐,莫怀仁的狡诈,秀才的愚笨都不言喻了,老师也省掉许多口舌,学生的感受更深了。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正处于“天真”期,动画、卡通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获得教学效果。

    2、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

    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使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活灵活现,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就拿小学语文的作文写作来说,小学作文要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的反应,学生只有对知识有效地掌握,并将知识与实践生活进行有机联系,才能进行有效的表达。

    例如在讲解《秋天》《我爱家乡的杨梅》《体育课》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感受身边的环境。以《秋天》为例,课文中的秋天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把学生的视线拉到现实中,发现我们身边的丰收场景。对比身边的环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我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爱国之情,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当下时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思是,教授学生知识,不如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生事先预习后,对课文知识会有所了解,这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讲到课文《猫》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了解猫的特点和特征,观察猫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写出观察日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学生在观察猫的过程中,增进近了与猫的情感,更好地了解了猫的特征,理解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论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二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文教学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学生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开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教师的评价,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1]

    四、打好语文基础知识

    1、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作为教师,我们应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应尊重学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凭借教材用中华民族文化的琼浆玉液浇灌学生纯洁美丽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寓学于乐,化难为易,既增添学生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养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对于汉语言的精髓,在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时,一开始就让他们接触这些精品,让他们熟读成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品位和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使其受用终身。

    五、贯彻课标精神,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标,我们应牢牢树立现代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立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二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三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观;四是加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大语文学习观。

    4论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方法三

    一、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只有课堂上师生心理相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我的做法是:首先,课前了解“学情”,接纳学生自学后的建议。如讲“瀑布”一课开始时,我对陌生的学生主动推销自我,让学生在答问中认识我,熟悉我,接纳我,这本身就是为融洽课堂气氛,在“预备感情”中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悉心呵护学生的问或答的积极性。如提问后的热情期待,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必要的提示和宽慰与信心,进行目光交流,回答后点头示意,并作感情化的简短评价等等。这种由“言情”到“传情”的情感交流过程,自然拉近了学生和教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教学的过程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在美育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形象化的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小学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良好途径。语文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基础,认识到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写出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为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子,我让几个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受时间的流逝。

    学生们选择了“洗手”。于是记时开始,几个学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个过程下来,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甚至连擦手、挂毛巾用了几秒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事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谈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人把洗手这件事专门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确占用了我们每天的许多时间。”“从洗手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上课走神,做小动作,毫无节制地疯玩等。

    做这些事情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正像作者所说的: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洗手,这一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读懂了这个重点句,我相机提出:“生活就是由许多必要或不必要的事情组成,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做才能让生命显得更有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变得充实而不空洞,丰富而不虚无,从而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重视对笔记的习惯培养

    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着重符标明。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是多方面的,包括同桌互相帮助、小组共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合作等。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做得认真,做得有效。在教学课堂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与教学任务相关联,与教学目标的制约与支配。课堂教学中,有时候需要教师的讲解或示范,有时需要学生练习或讨论。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拿来让学生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不断提高看、想、研、做等学习技能。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主动吸收和自觉运用,能融会贯通。因此,教学归根究底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思维与习惯,要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多方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勇于探索和求异创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