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与代数教学策略中,书中介绍了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实施策略,以信息探索为主的教学策略,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以自学尝试为主和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我在课堂中大多用过,但并没有发挥出最佳效果,看了书中“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实录,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细节。这节课体现了如下几个主要特征。教师运用看录像,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在实施策略上,以活动为主,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标准》对数与代数教学的实施建议。本节课的实施,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买一买”等几个活动串联在一起,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实施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自考。在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实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数学教学方法一
“想”即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个密封的长方形玻璃水缸,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里面装水的高度是2分米。现在要把它重新翻放,水深最多是多少分米?”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疑”指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创新的机会。例:学生在学完了“角的分类”之后,或许会问“185°的角是什么角?”又如学完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学生也可能会提出×12-×8可以简便为×(12-8)吗?乘法分配律在除法中也同样适用吗?11÷-10÷会不会等于(11-10)÷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持赞赏的态度,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质疑、猜测、释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图片0]
3数学教学方法二
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 “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4数学教学方法三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效研读教材,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变多了,文字内容相对少了许多,所以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知识体系,以便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以上就是数学教学技能与方法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