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古诗,关键是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也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那么,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背诵来积累古诗,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中古诗背诵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理解背诵法
理解古诗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必须在学生理解古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内容的过程中,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课文,在读中寻找“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帮助释词释句,再通过自己的理解串译诗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图片0]
如教唐代诗人杜甫的《早春》,我先让学生默读几遍,再分组读,最后是全班齐读,然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难词难句”;同座位的同学互相串讲诗意;教师适时点拨指引,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所讲的唐朝京城长安早春的优美景色和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背诵。由于很多学生对诗的内容已经理解,练习几遍之后,已能滚瓜烂熟地背出来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表演背诵法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必须首先演示。例如,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小学生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又如,背诵《锄禾》一诗时,让学生边背边把诗意表现出来:一位衣着破烂、头戴草帽的老农,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锄着禾苗,边锄边擦拭着滚落的汗珠,望着枯焦的禾苗,农夫心急如火烧,不停地叹气。同学们那入情入境的表演,促进了对诗意的理解,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三、分类背诵法
教师要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让小学生分类背诵。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像含有“美丽芬芳”意思的,学生会背起“花”的诗来,一时间桃花、杏花、荷花、菊花、石榴、海棠、梅花五彩缤纷,争芳斗艳,有《惠崇春江晚景》《游园不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菊花》《海棠》《题榴花》《卜算子・咏梅》等;若“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的诗,学生会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吟》《无题》《墨梅》等。
又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学生会背起“写景”的诗篇:《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敕勒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再如“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的诗,他们会背起“送别”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再如“劝勉同学努力,插翅飞翔”,学生会背起《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等;再如“为国担忧,精忠报国”的诗,学生们会背起“爱国”诗篇:《出塞》《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清类,背得多、记得牢。
四、花样背诵法
花样背诵法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互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小学生背的有劲、有趣、有情,花样背诵法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五、情景背诵法
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来背诵。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可以按照课文插图制作课件,让学生根据画面的描绘与诗句对照,便抽象为具体直观图像识记背诵。
六、配乐背诵法
对一些抒情性诗文,可利用学生唱歌的天性,鼓励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激励他们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乐曲为这类诗文配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兴趣浓厚,加快记忆。例如《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示儿》等。
七、竞赛背诵法
每学完一个古诗文单元,就可组织开展一次相应的古诗文背诵比赛。背诵前要制定规则,方式是:小组比――班内比――全校比。背诵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积极参赛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中达到背熟、背准的目的。可让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作比赛准备,在学完古诗文单元的下周开展 背诵比赛活动。教师设置奖项奖励。
2小学语文中古诗背诵的方法一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之一。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在诵读教学中,除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诵读的形式: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凭靠声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顿、语调、语气等,达到口熟的目的,从而激发起学生背诵课文的欲望,为背诵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首字,疏通文意。
有时在背诵时常常背到一个地方又会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来,此时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个字,就又能接着背下去。针对此,可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个字写下来,作提醒之用。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很遥远,其特点是单音词多,用现代汉语翻译则和我们更加贴近,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并寻找难词难句,通过自己的理解翻译,加深对文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用法,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的理解,注意文章写作逻辑,强化首字记忆,背诵起来自然轻松。
三、创设意境,想象记忆。
古诗文中有许多意境深远,辞藻优美的诗词曲辞,我们可以用再造想象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在背诵时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把诗句"翻译"成"图像",再储存到大脑里,然后闭着眼睛回忆,把这些"图像"再转化为诗句,边想象,边背诵使自己如临其境,既背得快,又记得牢。
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体的形象,遥遥的舟儿,飘飘的风儿,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发了轻松的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这时原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优美的意境。在指导学生背诵这句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的画:摇荡着船儿载我轻快地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渴望归家的情怀共鸣。这样在想象中背诵,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诵效果,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观察句式,辅助记忆。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如《阿房宫赋》第三段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几句同为"……,多于……",句式,明确特点,就很容易背诵。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例如《采薇》前三节,第二三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三节只要记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五、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最好是按照文中的标点符号来确定背诵的内容。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然后再把前面的内容连起来背诵,以此类推,一篇长文章就很容易背会。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这比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的多。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3小学语文中古诗背诵的方法二
一、对合适的内容进行表演,以这种形式来对古诗文内容进行背诵
有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样,古诗文也不是无情物,如果我们能根据古诗的描绘内容,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势必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种方法正好适用于我们小学生。例如,学生严冬冬在背诵《鹅》时,就是一边表演一边背诵的。他装作大白鹅的样子,迈着沉重的步子上台了。
[图片1]
当背诵“曲项向天歌”时,严冬冬伸长了脖子,摇头晃脑地张大嘴巴,好像真的在引颈高歌。当其他的小同学不会背了,他就做出相应的动作提示,其他同学竟然也因为他的形体语言回忆起来了。在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除了加强背诵的语气外,还主动用形体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适当的语气和体态,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记忆与理解。可见,表演背诵这一形式促进了小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加深了印象,从而背得快,记得牢。
二、抓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写作顺序进行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再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三、选择最佳背诵时间,限时限量,以突破背诵难点
早晨是最佳的背诵时间,因而早自习的时间一定要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背诵。但教师也应明确背诵任务,并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背诵。一般情况下一篇诗文总有一个地方最难背熟,这时候就要用突破难点的方法。学生背一篇课文,总会把前面和后面的先背熟,而中间部分却不易背熟。为什么呢?智育心理学科学地解释了这一现象:背诵中间部分效果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背诵的主要精力放在中间部分上,避免从头至尾死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接到一项工作,如果有时间限制,我们就会提高工效,背诵也是这样。目标明确――第一段;任务清楚――会背诵;限定时间――2分钟,然后宣布开始!两分钟后开始检查,会背的学生抢着起来背,不会背的学生一边听别人背一边自己心里默背,也很快会背了。这样的方式往往会激起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那些段落比较短的读来押韵上口的课文,像诗歌、骈文等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越是及时复习,记住的东西越多;复习时间隔得越长,遗忘的也越多。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当堂学习,当堂复习,当堂记忆,提高背诵效率。
四、采取自娱自乐的背诵方式,进行趣味背诵
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可以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背诵兴趣:
1、自编歌曲法。把文章当作歌词,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旋律唱诵出来,既有趣又轻松。
2、合作背诵法。包括:
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
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
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4小学语文中古诗背诵的方法三
一、角色记忆法
角色背诵法并不是简单地分角色而已,而是通过教师言简意赅地对文本角色进行分析,让学生爱作家所爱、恨作家所恨,为高效背诵奠定基础。
如在背诵《氓》之前,我先分析人物性格:“氓在求婚时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爱情随风而逝,氓无情地抛弃了妻子。这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家伙。而女主人公却是一位勤劳善良又不失坚强的劳动妇女。”经过这样点拨后再提出背诵要求,女同学显得很积极,流露出对女主角的深切同情和对男主角的无比愤恨,背书声音理直气壮,好像把在座的男同学当成了氓,并要为女主角鸣不平!男同学先是一脸无奈地看着女同学,忽然转过神来,也把所有的女同学当作女主人公,对着女同学大声地背起来。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背诵情绪高涨,气氛热烈。之后,我还让男女同学来一次角色反串,背诵效果格外好。
又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因为文中对话较多,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背诵。课文从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的疑问开始,接着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对“民不加多”的根本措施,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我稍点拨了一下课文,再着重分析梁惠王和孟子两个角色,学生不再盲目羡慕高高在上的君主,而是由喜欢梁惠王转移到喜欢孟子。
因为在那离乱痛苦的时代,贪婪和残暴主宰着这个世界。看到的,是战场上的厮杀,荒原上的尸骨;听到的是侵略的铁蹄声、百姓的呻吟……孟子为了苍生社稷于诸侯之间奔走呼告,建言献策,如果他没有高超的论辩艺术、深邃的政治思想和心怀天下苍生的满腔热忱是不会让君主接纳自己的政治思想的!是孟子的机敏和雄辩打动了梁惠王,也是孟子身上的那股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和论辩艺术打动了学生!这样,他们在背诵中融入了对角色的爱憎情感,背诵效率大大提高。
再如背诵《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段:“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我先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使学生充分认识荆轲的忠信、执着、刚强、浑身充满正义感的侠义性格和高渐离豪放洒脱、讲义气的个性后,再让学生上台表现荆轲和高渐离的动作和语言,学生显得特别积极。
角色记忆法,彰显个性,民主开放,学生在背诵时气氛活跃,轻松有趣,比较适合背诵故事性强或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古诗文。
二、绘画记忆法
一首首优美的诗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背诵赏析古诗文也是引导学生去欣赏画。教师要为学生背诵古诗文营造有趣、新鲜、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陶醉在画卷中。对于教材选录的许多名篇佳作,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后面一幅幅意境深远的黑白画配图。在教学生背诵诗歌的时候,我往往是从欣赏画面开始的。如上课时,我说的第一句话改变以往“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的惯例,代之于“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提供的丰富素材,带领学生从画中走进入文本。
这样,背诵就容易得多了。但是,教材中还有很多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没有插图,怎么办?我仍然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诗人寄托的感情,从而达到迅速背诵的目的。根据结构特点,诗文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而前半部分大都描写景物:有的清新明丽,如石上清泉、山间明月;有的萧条悲凉,如凄风冷雨、断桥残月;有的雄浑壮观,犹如奔腾的黄河、巍峨的泰山;也有的虚无缥缈,不可触摸,犹如梦中驼铃、天上人间……
把诗歌变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不是人人能做好的,所以,我对学生说:“不求绘画有多专业,水平有多高,只求不脱离诗歌内容,不遗漏意象,能画出一点诗意就不简单了!”课堂上,不论是擅长绘画的还是不擅长绘画的,一个个都认真描摹。有的画得快,将自己的作品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比较起来;有的画得慢,但仍不放弃,一边对照诗歌一边勾勾画画,生怕少画一个内容;有的对自己的画不满意,重新又画……课堂上总会传来欢快的笑声。我就趁此机会选出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评价,不少学生在课堂绘画的过程中就能背诵诗歌!
教材中有很多诗歌,如《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其三)、《阁夜》、《旅夜抒怀》、《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登岳阳楼》、《蜀道难》、《扬州慢》、《念奴娇・赤壁怀古》、《虞美人》、《归园田居》、《苏幕遮》、《水龙吟》、《永遇乐》等,都适合用此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背诵。
三、有奖激励法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课堂上可多开展有奖背诵活动,营造背诵氛围,让学生感到背诵的快乐,比如开展个人背诵比赛、男女同学背诵比赛、小组背诵比赛等活动。
如《滕王阁序》《陈情表》这类文章,我就是采用个人背诵和集体背诵的活动形式实施教学的,并且每次活动都评比出“背诵之星”和“进步之星”。物质奖励法提高了学生的背诵兴致。奖品不限大小,可以是一颗糖、一支笔、一本小书等等。实践证明,任何奖励都会调动学生背书的热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论用什么方法,教师都不能板着面孔,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凡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必须先会背,并且在课堂上示范。我上《劝学》一文时,一开始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背诵全文,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要改变“上课讲,下课背”模式的,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堂背诵时间短,但效率高。经过两个学期的试验,我发现,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很多学生不再畏惧背诵,如在上《阿房宫赋》这篇课文时,课还没有上完,就有学生利用课间时间主动找我背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