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OHOWMM
  • 终于领会小学五年级语文句子转换方法

    1 小学 五年级语文句子转换方法

    句式的变换考的就是孩子对于这句式的掌握程度,总有不少孩子在这类题目上丢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五年级语文句子转换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图片0]

    二、“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

    3、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三、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方法

    其实,缩句就是去掉修饰的部分,只要留下句子的主干。哪些是修饰部分呢?

    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个例句只要去掉“深红的”和“夺目的”就行了。

    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

    例: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此句在去掉“古老的”同时,还要去掉“地”字前的“沉沉地”。

    同样有些“地”字也会隐含起来,方法同上。

    例: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我们同样得在“缓缓”后补“地”,然后将它去掉。

    3、去掉“得”字后面的词语

    例:调皮的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得”字后面的“跳起来”要去掉。

    4、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月台两头的杏树引来一群蜜蜂。“一群的”要去掉,当然,“月台两头的”也要去掉。

    5、去掉表示介绍时间、处所、方向、方式、目的等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有固定格式,如“在”、“上”、“从”、“到 ”、“用”等等,很容易将他们找出来。

    例:胜利的红旗在陆堑小学上空迎风飘扬。“在陆堑小学上空”介绍了红旗所在的位臵,所了以我们应将它去掉。

    6、“着、了、过”不能删除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除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1、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2、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3、改变标点符号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五、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2小学语文句子理解的方法

    一、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

    词按一按规律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完整意思,读懂词语才能读懂句子,有些词在构成句子意思上起着关键作用,习惯上被叫做重点词(或关键词)。这类句子只要明确了重点词的含义,句子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句子,“她敢从一把从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教学时可按排这样的训练:读读句子,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终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擦燃一根小小的火柴要反复考虑?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有的句子如果离开它所在的段落、课文,孤立地看,就难以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只有引导学生把句子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才能有助于读懂课文,促进理解力的提高,例如,《做风车的故事》有这样一句话,“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一滴眼泪”。

    教学这一句话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想:牛顿为什么心理上难受极了?从而使学生懂得,他“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牛顿正确地对待了同学的发问和嘲笑并准备以坚强的毅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他的难受不是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做成的风车,而是为自己平时学习不求甚解感到惭愧和自责,小小风车成了牛顿发愤学习的动力。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不仅能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较好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变换句式理解句子

    句子有多种多样的句式,如疑问句式、反问句式、因果句式等。这些句式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采取变换句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这一句的方法可以采用变换句式,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只要能换成陈述句就说明已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认识反问句的作用,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情感,认识反问句增强语势的作用,而且体会到表达同一个意思,可采取不同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活泼。

    四、逐层剖析理解句子

    课文中有的句子较长,学生不能很快认清它的结构,理解它的意思,可采取逐层剖析的方法理解句子。例如,《骄傲的孔雀》课文中的一句话“只要看到谁长的漂亮,它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教学这句话时,可先找出这句话中写孔雀骄傲的词(炫耀)并理解其意思;其次找出孔雀怎样“炫耀”自己的词(抖动、展开)并理解,然后通过比较的方法懂得“只要……就……”这种句式强调了孔雀每次都这样,没有例外。这样逐层深入地训练,学生不但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还体会了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认清了句子的结构,懂得了遣词造句的方法。

    五、分析比较理解句子

    [图片1]

    有些句子的句式、性质和结构相同或相近,可以集中归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异同,认识其中规律。例如,《看月食》有这样一句话:“圆圆的月亮象上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训练:(1)从这句话中你知道月亮是什么样的?(2)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月亮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改后的句子与改前的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能体会到改前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而且还能体会到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为训练“写“打下基础。

    六、结合生活理解句子

    有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虽然与学生有时间、空间和情感上的距离,但事物之间,人们的思想感情之间,总是有一定联系,有相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找到这个相通之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例如,《大海的歌》有这样一句话:“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写出了海港不熟悉,但对“吊车”、“密林”、“巨臂上下挥动”、“卫队”、“密密层层”所表示的事物和景象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去想象吊车多而忙碌,海轮数量之多,景象之壮观。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的感受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七、演示教具理解句子

    有些句子所写的是一些自然常识、科学知识或有关操作过程。这些句子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即使理解了句子意思,还会怀疑它的科学性或可行性,如果教师能进行演示,就能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例如,《看月食》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教学这个句子时,可以用三球仪演示月食时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八、利用图画理解句子

    有些句子所写的事物,学生没见过,或不清楚地理位置,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利用挂图,则一目了然。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一句话:“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教学这一句话,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九、掌握修辞理解句子

    有些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教学这些句子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修辞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教学这句话时,可以按比喻的修辞特点,引导学生思考:(1)“蜜蜂”、“采花”、“酿蜜”、“叮在一处”各比喻什么?(2)被比的事物(本体)和作比的事物(喻体)有何相似之处?(3)这个比喻说明什么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3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就是把上、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到文章的意思。有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有概括的作用。例如《小马过河》中的“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理解这个句子,就需要把小马亲自试试的结果与前面老牛说的河水很浅、松鼠说的河水很深的话联系起来。还有的句子的意思在课文的前后内容中有所体验,例如《白杨》一文中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怎样理解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呢?联系这句话的前面,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严肃的神情,这句话后面叙述的爸爸建设边疆、决心扎根边疆的经历,学生就能体会到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白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句子

    学生理解句子是一个从已知到新知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到泥土里。”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树的枝干、根是什么样子,把这些印象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平时见到的树是一根树干,而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平时见到的树根长在地底下,而榕树却是“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这样,把已有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

    三、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联系语文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但是有的句子,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例如理解《小交通员》中的“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这个句子,就要向学生介绍当年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地下党工作的危险性,知道了县委机关安全的重要性和隐蔽性。明白了为什么设在他的家里。还有些句子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例如《草原》中写草原的自然景色有着这样一句话:“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墨线勾勒”,一般学生不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画有两大派。一派是用鲜明的墨线勾勒的,一派是用墨色渲染的,使所画事物浑然一体的。课文是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来形容“到处翠色欲流”的草原。

    四、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句子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中,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句子,有助于学生真正读懂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受各类句子的不同特点,积累各种句子。例如对《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学生只要能体会到作者是把兴安岭当做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加以赞美的就行了,不要向学生讲述“拟人句”这一名词术语。

    再如《太阳》一课中“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要让学生体会到:从前半句来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关系应该不大密切,而后半句告诉我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课文中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要让学生体会到,句子讲的假设没有太阳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对这些句子,不要讲述转折复句、假设复句之类的名词术语。

    有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困难。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回答侄女周晔的问题时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这个句子,如果光从字面看,就会同课文中的“我”一样,自以为“恍然大悟”,其实完全没有弄懂。像这种含义深刻、话中有话的句子,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体会出含着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如《大海的歌》中的一句话:“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舞;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对这样的句子,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意思,就要运用抓住主干的方法,读懂句子主要说的是什么。首先要分析出它主要是说“吊车”和“海轮”,再分析是什么样子的吊车和什么样的海轮。

    4小学语文句子训练方法

    一、让学生多读多说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要想学生有一个有效的句子训练,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说,培养他们的语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在教学时发现那些说话不着边际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回答问题,这样子就导致别人对他的想法一无所知,而且他们长时间的不与人交流,导致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降低,说出来的话都变得不规范、不准确了。因此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都是要求学生多读多说的,鼓励他们多次品读那些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将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说出来。

    如学习《天鹅的故事》的时候,文章中“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它们干的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这些对天鹅具体描写的句子非常生动形象,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优美生动之处,我就要求学生将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考虑这些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仔细感悟句子中的情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

    二、多做扩句缩句训练

    扩句缩句练习是小学句子训练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句子的结构,知道句子中重要的部分是什么,知道句子中的修饰部分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一)扩句练习

    扩句训练是让学生在表达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修饰句子,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生动形象。比如对“我看着这一幕”进行扩句,需要注意题目中的主语我,不能够更改主语为我们,然后考虑什么样的我,怎么样的一幕,如何看这一幕。改完之后为“瘦弱的我静静地看着这悲伤地一幕”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二)缩句练习

    缩句训练就是让学生找到句子的主干,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比如对“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父母。”进行缩句,就是找出主干词汇‘我’‘思念’‘父母’,将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去掉,最后变成“ 我思念着父母”。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找出文章的主体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三、课堂进行句子训练游戏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教师在课堂上陪学生玩句子训练的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童年游戏的旋律,将课堂上的词句训练带入这个旋律中,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把字句”“被字句”转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句子转换游戏,一个学生说“把字句”,一个学生说“被字句”,看两名学生谁先被难住。这种竞争性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保持愉快心情的同时掌握住两种句型转换的要点。

    四、多媒体教学法

    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先进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多媒体课堂的优势就是它可以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那些句子中的抽象画面及情感。

    比如在学习《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课文时,学生可能由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而不能领悟课文中那些描写这些地方壮观场面的句子,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这些名胜古迹的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这样子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句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