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阶段性闹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什么都充耳不闻,还各种小动作作弄其他小朋友,幼儿园中,老师遇到这情况,往往都头疼不已。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11岁孩子注意力的相关内容。
	孩子自由玩耍时最专注。他们在自由的画画、玩积木、橡皮泥、过家家游戏,或者在大自然中玩水、玩沙子、玩泥巴、玩雪时,可以专注很长时间。此时我一般尽量不打搅他们,甚至到了饭点也不急着喊他们吃饭,等他们玩够了再开饭。
	经常在公园或游乐场看到一些好为人师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时不时要去指导一下,生怕错过了孩子的学习机会。比如孩子在专心玩沙子,就跟孩子说那边的滑滑梯很好玩,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那儿,可以过去认识一下。孩子画画时,就在旁边指导草地应该是什么颜色,花应该是什么形状。
	其实孩子在自由玩乐时,是很专注的时候,家长此时去干扰孩子做事,教他做这做那,会打断孩子的思路,非常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差,前额叶等负责专注力的脑区也会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图片0]
	所以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我们不要去干扰他们,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监督下的自由”。孩子需要自由的空间去玩耍、探索、思考,他才能真正从玩耍中汲取营养,培养专注力。
2我们如何提高11岁孩子注意力
	孩子开始上小学,就进入了全新的成长阶段。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将完成多阶段的基础学习,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
	这12年中,孩子会从懵懂的小屁孩逐渐蜕变成能独立思考、有思维能力的青少年,实现智力、认知能力的大越级;他的性格也进一步突显,基本人格进一步成型。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至关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这段时期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还得学会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能分别在认知、人格塑造两方面帮助我们,更好、更清楚地理解进入学龄期的孩子。
3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建议
	5-10岁是一个孩子形成行为模型、情感模型体系的掌控时期。让孩子理解情绪,不要对情绪做价值判断,不要说这个是好事情,那个是坏事情。孩子10岁以后,社会文化会告诉孩子这个提议是糟糕的,但由于5-10岁妈妈给了孩子强大的知识,哭、悲伤、愤怒是人自然发生的,要教育孩子学会认识到这些情绪,不要批判他,不要说愤怒是错的,不要说对人有敌意是错的,你在原始森林里面没有敌意都不行,什么东西都可以伤到你。
	儿童的情绪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家长不要做“二分”,中国人最麻烦、中国的文化最麻烦就是“二分”,总是以对立的方式看这个世界,这是造成中国文化很糟糕的东西,我们总是把事物分成好坏两方面,当你的观念不支持时,你就觉得这是冲着你来的,儿童也是一样,儿童在5-10岁形成一个交流最重要的时候。
[图片1]
	要引领孩子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交流是什么?交流首先是跟孩子平等才是交流,妈妈把一个想法告诉孩子不是交流而是教育,很多妈妈说我的交流很好,我从孩子一睁开眼睛到闭眼睛都在和孩子说话,但是妈妈说的是她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就是闭嘴,他他不想说,孩子任妈妈说,这不是交流而是伤害。
4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
	从生活习惯方面加以培养
	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风暴雨,而是从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
	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
	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