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总算理解小学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

    1 小学 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必须要把好这一关。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课内识字,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替代的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兴奋点也比较容易转移。而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因字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图片0]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量比较大,每课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必须掌握,另外还有一些二会字。随文识字属于分散识字的范畴,难以发挥汉字独特而重要的系统作用。而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分析字形,讲解字义,枯燥的教学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焕散,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学。

    2、让学生自主识字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等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识字时,可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

    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一个单元的生字复习。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3、巧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如教学"星"字时,大屏幕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练习"星"的读音。

    又如,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认识"青"与"三点水""日字旁""目字旁""言字旁""竖心旁"和"虫字旁"等偏旁组成的新字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演示"青"与这些偏旁的组合,并在一旁加以解说:"青"见到了这么多小伙伴非常高兴,亲热地上前和它们拉手,还和小伙伴们一一照了相呢!你们看,大屏幕显示"青"与偏旁组合成的新字,然后让小伙伴猜猜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功能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多识字,生活中处处是课堂

    识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里,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这样,学生会记住不少字。我还让学生把家里的家具、电器、日常用品等都标上名称,学生既掌握了汉子的书写,还与实物联系起来了。

    2小学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一

    一、情境识字

    在开课之初,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们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插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三、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是80年代崛起的新实验,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黑龙江省语委组织实施。这种识字教学法坚持走发展学生语言的路子,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汉字与学汉语”的矛盾。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多功能作用(用于识字是注音的工具,用于正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用于读写是汉字的辅助工具)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听、说、读、写的训练,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及早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儿童入学后暂时绕开生字这个拦路虎,采取迂回的办法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边读书,边识字,对汉字的音、形、义和识、写、用分步提出要求,即识归识,写归写。儿童用七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汉字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

    四、部首识字

    利用部首帮助学生识字,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例:教“打”字,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动作有关系:用手打人或抓住物体打下去,都跟手有关系,所以在不同时间教“提、抓、扔、托、扶、拾”等字,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这些字都跟手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提手旁做部首。例:教“踢、跨、跳、跑”这几个字的部首是足字旁,在中文里,“足”是“脚”的意思。这几个字的意思都跟脚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足字旁做部首。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就能较好地组词造句,学习课文和阅读课文。这种方法对后进生帮助最大。

    五、会意识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识字、写字也如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像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小朋友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和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是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晴天。“睛”字和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学生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这几个字的不同点。在学这一类字的时候老师不讲,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出于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大部分学生会很投入,效果也会比较好。

    六、歌诀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七、猜谜识字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耐性力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编一些简单的谜面,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可以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是什么?请回答。”还有春的谜面“三人同日行”等等。学生在猜谜中掌握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也使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很活跃。

    八、规律识字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请”“跑”“棋”“呀”“理”;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下形上声:“想”“架”“照”“华”“忘”。

    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我坐上飞船》一课中的“洋”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左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

    3小学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二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

    由于汉字本身具有字数繁多、字形结构复杂、类似性大等特点,给小学生掌握字形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因而他们的识字速度缓慢,容易出错。再有一难点就是,儿童对汉字的记忆、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且字形的遗忘率最高。为了帮助学生攻下识字关,培养他们辨析字形的能力,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识字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记忆、想象等能力,达到化难为易、缩短教时的教学效果。

    [图片1]

    例如,针对汉字中有很多的形声字,如“梅”“蝌”等字,可设计教学课件:一是出示“每”“斗”字,并出示读音;二是分别在两字的左侧画出一棵树,一只蝌蚪;三是让学生学会将图画演变成相应的偏旁;四是出示部首“木”“虫”代替图片,形成生字。上述课件一方面使学生懂得了所教生字的基本字理,发散了思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无形当中学会了分析、比较汉字,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采用归类识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博大精深,其种类都包含着一定的规律。在识字教学时,采用归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识记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扩大识记的范围。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一课时,其中“喵”“瞄”“描”“猫”“锚”都是形声字,而这些字里面都带有“苗”旁。在识字授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这些字的共性和个性,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字旁边都有“苗”字,其读音也都相似。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字带有“苗”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低年级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本课的生字,还能一并认识其他课外的生字,使识字面变得广阔。归类识字法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得到衔接,还可以启发他们举一反三,拓宽识字面。

    三、采用游戏化的方式

    游戏的方式有很多,如编儿歌、编顺口溜等。语文教师在汉字构造的基础上,编辑一些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歌诀,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记忆,这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汉字学习的准确度。低年级学生对儿歌、谜语、顺口溜、故事、游戏等非常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字形的特点,利用这些形式鼓励学生识记生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学习效果。如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动作表演:把手放在眼前做望向远方的动作叫做“看”。

    有些形近字可采用一系列的谜语进行识记,如“人进门里”就是“闪”;“大口带小口”就是“回”;“口进门里”就是“问”;“耳在门里”就是“闻”;“木入门里”就是“闲”……学生在读和猜的过程中已经把字形深深地记在脑海中了,而且也学得轻松愉快。当然,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去尝试,如“猜认生字”“读词赏画”“读文找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在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放松的环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会感到,汉字就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这就更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4小学语文课内识字方法研究三

    一、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图片、语言、动作进行教学。如“鱼”:(ク)是头,(田)是身子,(一)是水面,教学时,可让学生边看图边识记,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鱼”的音形义。又如教“坐”字时,老师可告诉学生: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仅此一句话,学生就知道了“坐”的音形义。教师还可采用谜语识字法教学生识字,如“照”字的谜语为“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点血。”也可利用顺口溜趣味记汉字,如:记忆“琴”字,顺口溜为“两位王先生,今天来弹琴。”还可运用偏旁部首加字法记忆汉字,例如:“挤”字就是“齐”字加提手旁。

    还可以编写韵文识字,如“请、情、清、晴、睛、蜻、青”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漂亮蜻蜓到处飞,请小朋友去郊游,景色美丽心情好。这样,既让学生掌握字形,又弄清了字音和字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与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二、巧做游戏,让学生喜欢学

    为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老师就得想方设法创设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如“摘果子”游戏:老师做果树,用彩纸剪成各种水果的形状,上面写上本课要识的字拿在手中。这些“果子”可以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识字时,老师说:“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我的大果子?”学生就说:”果子大,果子香,我来摘你的大果子。”来一个学生摘下果子,把上面的生字读出来,如果正确,全班同学跟读一遍。这样,全班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游戏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简单易行,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卡罗琳就曾经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做游戏。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时的运用各种识字游戏,不仅可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正真喜欢上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灵活学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编故事”等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己识记生字,看谁记得又多又快。这种比较开放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自己独有的“发现”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在去“探索新知”。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四、开启智慧,让学生自己学

    在教“睁”字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记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目字旁加“争”,有的说“净”减两点水加目字旁。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顺便加了一句:“为什么加目字旁就是睁眼的睁呢?”这时,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最后的结论是:“睁眼”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学生就开始给我举例子了:看、眺、眼、睛、眶、睫、泪、瞳……看着这些课本上出现过的和没有出现过的汉字,我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但是,我还得更进一步:“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字,目字旁表示它们的意思,那‘睁’后边为什呢是‘争’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表示读音。

    这时我便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已经懂得汉字的造字规律了!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字中都是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它的读音,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现在,你的头脑里一定出现了一组又一组带有同一偏旁的字。给你两分钟时间,看谁写得多,写得好。”于是一组又一组带有同一偏旁的字海浪般地出现了。课本上只一个“睁”字,引出了这么多的内容,这难道不是孩子们自己的探索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属于表意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表意内涵。学习汉字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这种归类型的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掌握。这对于学生吸纳本民族出色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