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终于知晓高中语文如何落实教学目标

    1 高中 语文如何落实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如何落实教学目标? 以下是高中语文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目标要符合语文课程要求

    在外人眼里,语文效率低,多半是因为多上一节少上一节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所以我们要让课上得有效,就 要考虑考试.而考试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来设置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也就是需要学生通过语文课达到的目标.因此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能够结合不同年级分解目标,能够结合试卷了解课标、教材与考试的联系,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分解课标要求到每一节课,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有了课标、教材、考试、学生四结合的课堂目标,我们的课堂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感,研究课标和教材,就有了课堂把学生带到哪里的问题;研究考试,就要把本节课的目标落实在学生会解决什么样的练习题上;研究学生实际,就明白了一篇课文学什么不学什么的取舍.照着这样的目标走,课堂怎么会无效低效呢?

    [图片0]

    第二,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阶段性和连续

    语文课的课标是比较宏大的,它指向的是整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总目标,缺乏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更没有一节课的目标.但从实际来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必定是一天天积累积淀起来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在研究课标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目标,进而结合教材具体制定出每单元每一课的目标,比如七年级第一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我就根据每单元教材特点依次安排这样的训练目标:第一单元,学会批注课后字词,生字注音,同时标出文中可积累的词语.熟练朗读课文.第二单元,能标出喜欢的表现力强的句子.简单说明理由.能准确流畅读出课文的意思.第三单元,会赏析比喻句拟人句的好处.自觉积累优美语句.读出感情.第四单元,会用默读迅速抓住主要信息.第五单元,能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能读出问题.有了这样的阶段性目标,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一步步成长,而这样的目标的落实,每一节课学生都是有收获的.

    2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如何实现

    1.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教学的效果,实现创新型教学,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学科,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才能加深学生到课程的理解和记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实现创新型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教学内容准确的传授给学生。

    2.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要在素质教育中,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完成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必须要有亮点。课堂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让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只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去认真的组织,并根据课堂情况,随时去进行变化。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把课堂作为学生素质提高的重点,通过不断的完善课堂效率,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3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语文教学目标的阐述也主宾混淆,用语含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目标的设定既然已经缺乏科学的根据,目标的阐述又含混不清,这样的教学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图片1]

    问题设计要有情感性。问题的情感性就是要求对设计的问题尽量避免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等居高临下式、追问式的术语,而是用上“你认为、你觉得”等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到亲切、随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也会因此积极思考。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可避开常规提问——“诸葛亮借箭为什么成功?”而从另一个角度设计问题:“你认为诸葛亮缺少哪一个条件,借箭就不能成功?”这样设计问题,一是让学生抓住一点谈感受,避免了贪大而考虑不周的弊端;二是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就无所谓与老师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愿望,对问题就会生发自己的情感体验。

    4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强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围绕“三维”来进行。就某篇课文讲,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通过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既要定总目标,又要定分目标,所谓“分目标”即每一课时要有小目标。第二,“目标”是课堂上师生共同的行为标准,教学目标不单是教师自己要明确,还应让学生也了解。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四,教学目标的制定力求做到“三维”的整合。

    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感悟,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再加上《语文课程标准》规避了对“基础训练”的描述,结果令有些老师对此进行了片面的理解,认为语文课程只需“感悟”,不再需要“训练”了,而“训练”则体现了“工具性”的一面,因此,忽视任何一方面,都达不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目的。

    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属于操作型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注“过程与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