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GEZYDK
  • 终于认识观察力是记忆力的核心

    提到增强记忆力,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许多人都认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观察力是记忆力的核心,只要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勇于实践,持之以恒,自然会有收效。
    [图片0] 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们,为了摸索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曾经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获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胡德华斯,是一位权威心理学家。他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选出一群有同等记忆力的人,将他们分成两队,一队完全没有给他们以记忆术的训练;另一队则曾经接受过他教导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记忆法则。接受过指导记忆法则的一队表现出优良的成绩。胡德华斯这一实验,证明了两点:一是正确的记忆术可以增强人们的记忆力;二是正确的记忆术,不是一般的所谓记忆术那么简单,而是指要有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记忆术。 一般说来,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反射活动。根据胡德华斯教授的著名实验,如果说增强记忆能力,必须以心理学的法则为基础的话,那么,首先就必须坚持心理学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基础原则。因为,记忆活动同一切社会实践一样,是客观世界无数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以感觉、表象、思想、情感、愿望等种种形式反映在人脑中。这充分说明:没有客观事物的反映,就没有记忆;而实现这种反映的方法就是观察。显而易见,观察对于记忆是多么重要。 因此可以说,要增强记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观察。谁掌握了这一方法,谁就会迅速地提高记忆力,谁早一天运用了这一方法,谁就早一天提高了记忆力。观察是打开记忆秘门的第一把金钥匙,只要我们正确地运用观察,就会迅速提高记忆力。那么,观察对于记忆都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1.观察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一下记忆的过程,对于观察决定记忆的作用就更坚定不移了。简单地说,记忆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感觉器官在头脑里留下信息的印迹阶段,叫作“认识”;第二阶段,是保留刻入头脑里的印迹阶段,叫“保持”;第三阶段,是必要时把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的阶段,叫作“回忆”。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才可以称为完整的记忆。这三个阶段是互相补充的,逐步加深的,各自都有特殊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第一阶段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就谈不上“保持”和“回忆”。这种情况如同拍摄照片一样,如果首先不进行曝光取景,无论冲洗工作如何认真仔细,底片上也是一无所有。 2.没有观察就没有记忆 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南博教授在观察对于记忆起决定作用方面,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南博教授在《记忆的秘诀》一书中写道:“我们脑海中所存在的记忆,好像银行里的存款一般,假如银行里没有款项存着,无论怎样地努力,也不可能有现金提取出来。这就等于我们所经过的事物,不把它储存在记忆中,即如要向银行提出现金而没有存款一样的道理。”南博教授进一步写道:“因此,我们要把经过的事物,像向银行存款似的储存起来,以备应用时提取。这样的储存,一般叫‘铭记’。由自己想记忆它的意志作用而记忆的,则叫作‘自发的铭记’。至于并没有想记忆它,但是因为印象强烈而记忆起来的,叫作‘被动的铭记’。”南博教授最后写道:“铭记也就是印象,要把印象储存在脑子里记忆起来,就必须要有深刻的观察,因为一切事物,经过深刻地观察后,才可能使印象深刻化。” 从南博教授的这段比喻,我们可以理解,观察是储存记忆的最好方法,也可以说观察是记忆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记忆。例如:关于人的外形基本特征,甚至连儿童都能说得出来,因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观察过多次。不论老年和少年,还是男人和女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长着一个头、两只胳膊和两条腿,这是总的外形特征。但是,如果问到“外星人”外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样,恐怕连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家也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外星人”,没有这种观察实践,所以头脑中也就自然没有“外星人”的外形基本特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