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台前,对演讲的准备不充分,对上台后能不能成功不确定,上台后自然会感到心虚,进而导致怯场。这篇关于如何克服演讲时声音发抖,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图片0]
克服演讲时声音发抖:
一、适当走动
有些人从演讲的开始到结束都是站着不动的,所以整个人的状态其实是很僵硬的,演讲很容易紧张,站着不动会加剧紧张。如果场景可以,不妨试着适当的移动,如左右、前后等,这样身体会更放松,紧张的程度会降低,说话的状态会更好。
二、提气发音
也就是说,在讲话时不能简单地用声音,而是要说话,并增加音量。如果你只用声音说话,一个紧张的人很可能会引起颤抖的声音。提气发音能让整个人的气场和声音增强。
当我们说“底气”时,其实就是下腹的空气,说话多用气来发音,会起到辅助发声的作用,发出的声音就不会颤抖,不会飘忽不定。
另外,为什么要适当增加音量呢?因为丹田会把声音推大,所以要加大音量,越大越有信心,越小越容易颤抖。
三、学会停顿
没有演讲经验的人总是不停地讲话,甚至在台上无意识地加快语速,因为他们害怕停了会忘记要说的话。这是一个大错误。停顿使你有足够的时间喘口气,反映出说话的节奏,也是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的好机会。在演讲过程中停顿一到三秒钟是正常的,所以要学会停顿。
演讲时声音会颤抖原因:
1、思想认识方面导致的自卑
演讲者只看到其他演讲者的优点,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否定了自己。尤其是当有专家或领导在场的时候,这种心理特别强,总觉得自己说的话会让自己出丑,以致说不出话来。
2、不习惯在公共场合讲话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性的自我形象,总是期望别人用赞许的眼光看待自己,用高标准来评判自己。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公共演讲中有许多未知的因素,理性形象面临着危险和挑战。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无法及时调整和准确把握。一旦内在体系被破坏,紧张和怯场就会自发地出现。
3、缺乏准备
这里的准备是指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准备。
主观上,在上台前,没有对稿件的仔细推敲,没有熟练的记忆,没有精心的设计,对上台后能不能成功不确定,上台后自然会感到心虚,进而导致怯场。
如果一个句子说得不好,一个行动做得不好,或者一句台词被遗忘,这种紧张就会加剧。
客观上,没有事先熟悉的客观环境,例如:场地的大小、观众的人数、演讲的顺序、讲台的布置气氛等都不了解,一上台就觉得陌生,会产生紧张感。
4、身体状况不佳
糟糕的健康状况会分散演讲者的注意力,影响情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