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家庭的身教重于言传,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重点还在于父母,而6-13岁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关键期。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13岁的孩子如何提高注意力相关内容。
注意力是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前提,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好,注意力肯定会很集中,我们也知道,老师课堂上讲的一般都是重点,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就不能很好的吸收老师的营养,因此说注意力是学习的前提。
注意力分为四大品质,包括:广度性、稳定性、分配性和转移性。广度性一般指的是阅读能力,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一般也是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不要去随意的打扰他;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注意力。
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坚持的时间,一般而言5-6岁,在10-15分钟,7-10岁,在15-20分钟,10-12岁,在25分钟,12岁以上在30分钟;可以在这个时间内给孩子安排一些集中做的事情。
[图片0]
分配性是指可以边听课边做笔记边思考,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互不干涉,能够很好的完成。练习方法:可以左右手同时进行不同的动作,如左右画圆形,右手画方形。转移性: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短期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等孩子完成后会比较满足,自信。
2孩子如何提高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传统的玩具没有多大兴趣,那么就要关注孩子对其他日常活动的反应。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对任何事物或人都不感兴趣,或只有通过引导才去接触任何物品。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极其罕见。
当孩子能独立行走时,他朝什么物品行走或远离什么物品?孩子正在触摸或握住的是什么物品,正在观察的是什么物品?你和孩子在玩闹时,逗乐、抚抱、握手、转圈等,不管是什么游戏——孩子有哪些反应?他看上去高兴吗?
如果你已经找到孩子的兴趣和偏好,也知道哪些物品和活动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了,那么要记住这些物品和活动,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长都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只要有吸引孩子的玩具,就不断给他买,希望孩子学会玩这些玩具。其实,更轻松和有效的方法是用他正在玩的玩具为中心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而这些游戏可以来源于日常活动,并在其中融入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
3如何提高13岁孩子注意力
培养自控能力。排除外来干扰,维持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不要边吃饭边玩;在看书、绘画时要保持正确姿势、不乱动、不乱摸。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某项专门训练,如练琴、书法、绘画来培养自制力。
所谓注意力,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为主动注意的主人。提高注意力,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优等生!充实生活内容,即扩大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各种兴趣。如让他们参加游戏、泥工、绘画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劳动,使之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利于保持注意的集中。
[图片1]
家长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鲜的环境中去玩,如到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物以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或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4听障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
适当的引导听障儿童观察
听障儿童的观察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听障儿童观察,是他们保持稳定的注意,并且主动自觉地在观察中比较、推理。比如,通过“找不同”和“走迷宫”活动引导听障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教育者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的仔细不仔细,描述的逼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鼓励和启发听障儿童提问
观察能使听障儿童对各种食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把观察引向深入。听障儿童在观察活动中出于好奇会时常语序颠倒的发问,教师要有耐心,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继续观察、比较和概括。比如,当孩子提出“皮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教师通过孩子自己实践、观察,在与石头、玻璃球、勺子等可以沉在水底的物品对比,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问题得到解决后,孩子会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快乐,今后会更加有兴趣观察事物。
利用时令特征培养听障儿童的观察兴趣
春天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找春天”的游戏,激发听障儿童观察的兴趣,带孩子们在公园里、校园里观察各种美丽的花儿,请他们从自己身上、家里和学校寻找春天来了的信息。孩子们会说,“我身上的棉衣脱下来了。”“我家的暖气不开了。”“校园里的树枝发芽了。”等等,利用时令特征,能极大地激发听障儿童的观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