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从资格社会向能力社会转换的重要历史阶段,人的发展最终可依靠的就是能力。那么什么是能力呢?又需要怎样快速提高呢?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相关内容。
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之本质,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有什么文凭,也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而是看他每天是否有所感悟,如果他不善于感悟,那么他就是一个“粗人”。
一个人是不是有思想,不是看他能不能写文章,能不能口若悬河,而是看他是否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能不断沉思、不断感悟。如果他有沉思、有感悟,那么他就会有思想。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经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自信心是能力的第一要素——能力之要素。能力是一种可能性,是一个人努力运用条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我的能力公式是:能力=态度+条件+目标。因此,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态度,是人的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是自主选择,其实就是自信心。
[图片0]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2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会一直在身边陪着你,当你遇到困难求助妈妈时,妈妈一定会伸出援手的。这样,既在心理上支持孩子,给了孩子力量,又让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用心去做他自己的事。这样主动性是不是就出来了?
道理讲明之后,真的要放手,而不能反复地去重新帮孩子拉车。这样孩子会成为习惯,而更不用力,甚至存在侥幸的心理去等待有人帮他拉车。当你放手后,发现孩子果然退步了,果然管不了自己,你也不要焦虑,而是用坦然的心态去接纳当时的一切结果,因为今天这个结果就是你自己造成的。
所以,你必须接纳。用你的冷静告诉孩子:妈妈坚信,你可以自己走好!妈妈真的不用伸手了。孩子开始可能会很沮丧,也可能会很恼怒妈妈的不作为,但慢慢他会习惯,他会明白他已经没有外力可借,要想走到前边,只有自己使劲了。这时候,他的内力就会慢慢苏醒。
3怎样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设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大量的研究都发现,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
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
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应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决难题来锻炼思维的一种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是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学会审题、筛选题中的有用信息,旁敲侧击,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图片1]
适当评价孩子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赞哦!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
4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我们中国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喜欢包办代替孩子解决应该属于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总是打着关心的旗号去解决孩子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界限的概念,喜欢插手别人的事情,尤其是家庭内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不承认孩子应该也有自己的隐私权。一个从来没有被家长尊重过的孩子一定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有自尊。过多的包办代替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使得很多孩子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上仍然是一个孩子。这种情况下,当孩子走向社会后遇到问题时,由于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出现适应不良。
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的方法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的很多孩子为什么没有责任心,就是从小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家长过多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错误的认为自己的事情就是父母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好就是父母的责任,学习是为了父母,工作也是为了父母,自己没有生存能力也是怪父母,很多啃老族的出现就这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