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提升这些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意义的相关内容。
中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中层干部的思想状态、认识水平、责任心、管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往往决定了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效益、质量、成本和员工士气。
公司经过快速发展,人员及固定资产等逐年递增。管理半径增大了,管理难度也在加大,但是管理者的能力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凸现,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大多数中层干部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这些骨干在公司工作时间长、表现突出,是基层工作中的佼佼者。但走上管理岗位后,由于缺乏管理经验。
[图片0]
履行管理职责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工作很被动,不会激励与授权下属,调动不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同志遇到困难时,又束手无策,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同志官不大、脾气不小,遇事不冷静分析,动不动发脾气,粗暴蛮横,使同事或部下难于配合协作;有的同志不愿听取意见,不善于向人请教,甚至是不懂装懂,固执己见。
2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建议
首先,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企业绩效管理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它更是企业中层管理者达成部门目标,帮助下属提升业绩,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中层管理者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手段进行自己的管理工作。
其次,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清楚的定位自己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当担任四种角色:绩效标准制定者:绩效考核指标标准时与下属的充分沟通;员工记录者: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进行日常记录;员工绩效考核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和下属进行沟通,并最终确定下属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改进建议者:得到绩效考核结果之后,向下属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下属需要提高的方面,可能需要培训的方面,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等等。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推动者,也是最终能够公正的进行绩效考核的实践者,绝对不是旁观者。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中层管理者能够和员工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也只有企业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真实情况相对客观的向上反应。
3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方法
业务能力强,交际能力差
企业中层是由基层员工提拨起来的,他们大多因为业绩过人而脱颖而出。因此,他们业务能力都很强。提升到中层岗位之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原基层岗位的亲力亲为,变成了带领基层团队做战及与上级与平行部门沟通。
角色转换速度慢,管理能力差
中层管理人员从基层员工走向管理岗位,不但没有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自身的岗位角色的转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能做到与时俱进,尽快地进入角色呢?首先要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实现从"我们"到"我们做"、再到"你们做"的转化。
[图片1]
危机意识淡薄,学习力不够
中层管理岗位是从操行层迈向管理层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迈好十分关键。迈得好,就会牢牢地树立自信心,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和努力,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一旦这第一步迈不好,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做管理工作,从此与管理岗位无缘。
4企业管理层执行力提升的方法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管理。要细化中层干部的考评标准,力求使考核指标符合实际,准确反映中层干部的品行、才能和工作绩效,达到对中层干部的评价真实、全面、客观。改进考察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全面、科学、准确。克服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全面进行考察。
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干部的实绩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考虑客观环境、条件及原有基础等因素。要加强中层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定一套完整性、可操作性强的中层干部业绩考核监督机制,强化中层干部监督的责任,使中层干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防止中层管理者执行失误行为频发或扩大。
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这是中层干部时刻保持正确执行力方向所必备的重要思想基础,既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主动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坚决服从上层正确领导的同时,了解并掌握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增强自信,学会尊重,敢于面对困难,善于捕捉良机,具备中层干部最基本的执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