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总算理解利润怎么算

    一、利润的含义及作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的利得和损失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才能为国家积累资金,不断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利润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且反映企业为整个社会所做的贡献。企业必须把利润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努力降低各项费用消耗,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图片0] 二、营业利润的含义及内容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构成。在工业企业,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在商业企业,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收入扣除商品进价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成本后的差额,即为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支出包括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投资净收益指企业的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后的净额。汇兑损益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展外币业务,不同外币折算发生的价差以及汇率变动发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外币业务较少的企业,也可将汇兑损益并入财务费用核算。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国家补贴收入指企业按国家规定生产经营某类商品取得的补贴,包括国家财政拨补的专项储备商品、特准储备物资、临时储备商品的补贴以及其他补贴收入。 三、营业外收支的含义及核算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营业外收支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多大关系,但从企业主体来考虑,同样带来收入或支出,也是增加或减少利润的因素,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有以下几种情况: (1)资产再次评估增值,是指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再次评估,所发生的评估增值转回原评估减值已计入损益的金额。 (2)债务重组收益,是指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债务重组收益。 (3)教育费附加返还款,是指企业收到有关方面返还的教育费附加。收到的教育费附加计入营业外收入。 (4)罚款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滞纳金和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在弥补由于对方违反合同或协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罚款净收入。 (5)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指由于债权单位放弃债权或其他原因致使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这部分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属于一笔额外收入,但又不能确认为营业收入,在会计上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6)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是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出售相关税费的净收益。 (7)非货币资产交换利得,是指在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8)盘盈利得,是指企业对于现金等清查盘点中盘盈的现金等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2.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主要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评估减值、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和罚款支出、盘亏损失等。营业外支出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固定资产盘亏,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盘点中,实际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低于固定资产账面数量和价值而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对于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当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其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是指企业处置多余的、闲置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抵补处置费用和固定资产净值所发生的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3)资产评估减值,是指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4)债务重组损失,是指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债务重组损失。 (5)非常损失,是指企业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资产损失。 (6)罚款支出,是指企业由于违反经济合同、税收法规等而支付的各种罚款。 (7)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是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能弥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出售相关税费的净损失。 (8)非货币资产交换损失,是指在非货币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小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营业外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核算。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在相对应的会计期间,应当冲减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即企业在核算时,应当区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进行核算。由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相关,企业还应分别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各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四、所得税的核算

    企业的所得税是以全年的所得额为纳税依据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允许调整扣除项目金额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净收益 (4)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5)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6)本期累计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7)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累计应纳所得税税额-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