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总算懂了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1 怎样进行 小学 语文诗歌教学

    诗歌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小学生来讲,学习诗歌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呢?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语言简练,节奏感强,这些特点使得诗歌易于朗诵,朗诵可以提高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形式,并逐渐把诗歌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再者经过反复诵读,便能理解诗歌的含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进而体会出诗的意境以及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图片0]

    2、利用插图,自我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能准确的呈现出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诗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画面里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满园春天的景色,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坏了这满园的美景,才久久不开门,但这美丽的景色怎么能阻止客人去欣赏呢,看!一枝红杏就伸出了墙外。利用文中的插图把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极致,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出诗歌的魅力。

    3、介绍作者、背景及题材,深入理解诗歌

    对于一首诗歌,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都会在诗中多多少少的展现出来,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与诗人显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写作背景,显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更谈不上理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诗歌的题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的绝笔同时又是一份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觉得今生唯一遗憾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并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告诉于他,作者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教师通过对诗歌作者、背景、及题材的介绍,对诗歌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一、推敲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极具凝练和准确,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很有帮助。教学诗歌,要抓住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领悟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道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诗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揣摩一些古今词义的变化,如“朝”和“早晨”,“还”和“回”,“舟”和“船”等以及一些古今异义的字,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等,但不必做过细的讲解,更不能逐字逐句地讲解。

    教学诗歌,要注意抓住作者的构思和语言,特别是诗里的警句和妙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美,从而学习诗歌的语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一个“绿”字,生动而形象地把春风使江南披上绿装的整个过程写活了。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词的精妙。

    二、启发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由于年代久远,作者经历有异,诗歌所反映的情感、境界以及社会、民俗、人文等与学生生活和体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并促进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教学时当学生对洞庭湖产生美感后,诗人所创作的意象也就被学生重建起来了,这时我一边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一边充满激情而又语音柔美地说:朦胧的月光、平静的湖面、小巧玲珑的青螺似的君山……多么和谐的美景呀!假如你就是诗人,你怎么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境呢?学生经过刚刚的想像,好像被洞庭湖的美景洗礼过一样,纷纷举手表达自己想象的意境美:老师,我想用诵读这首诗表达意境美,我想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意境美,我想用彩色的画笔来创造诗人所表现的意境美……在我播放优美动听的《渔舟唱晚》旋律中,学生尽情地创造意境美、学生充满个性的诵读、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抽象而又多彩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学生想像中的意境美,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了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可见,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靠想像力才能实现,想像力使学生充满了灵性,使学生在诗人想象创造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三、指导诵读,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较之其它文学体裁,诗歌的音乐性是最为鲜明的。诗歌是有声的画,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宜读、宜诵、宜吟、宜唱。“读”是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之一。

    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音节优美,气韵流转。诗歌的“读”要讲究节奏,它类似音乐中的节拍,我国古诗中称节奏为“音步”。四言诗(常见于《诗经》)有两个音步,五言诗有三个音步,七言诗有四个音步。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每句可划为三个音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另外,诗歌的“读”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要融入情境,要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获得审美愉悦,真切体会诗歌所包含的独特的韵致。如读《速建德江》时,语调宜低沉,语速宜缓,在低吟中体味诗人身处异地的孤单寂寞的惆怅心情。

    3小学语文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很难真正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且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直接向学生讲述诗歌的内涵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没有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因此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完全的掌握诗歌的内容,不能将其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诗歌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可以提升诗歌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别董大》这首诗时,教师不应直接的讲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内涵,而是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在上述的例子里,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的学习之上,减少了学生走神的几率。此外,由于诗歌中的情感是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的,在这个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可以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记忆,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会遗忘所学的知识,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图片1]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借助黑板板书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手段单一,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低下。所以,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在多媒体工具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字变成更为生动的图画和视频,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诗歌的学习之上。

    另外,多媒体的生动形象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学生去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例如,在教学《锄禾》和《悯农》这两首诗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农民种田的图片与视频影像,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体会农民种田耕地的辛苦,进而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诗中的主题思想:要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又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诗歌教学中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去进一步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可以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意境是诗歌描绘的景象与作者情感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就是在让学生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还要知道作者是用怎样的意相来表达情感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展开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意境不是依靠语言能表达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直接的向学生描述诗歌的意境,而是从该从侧面为学生揭示各个意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体会诗中所描述的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渔翁独钓。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进行盲目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另外,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过分要求,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对诗歌进行理解。

    四、扩大诗歌的学习范围

    教材中的诗歌虽然很好,但是诗歌的范围却不够广,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找一些诗歌进行阅读与学习,从而可以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当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完一首诗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同一作者的诗词或与课文相同类型的诗歌,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教材中诗歌的情感内涵,且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更深次的理解,并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4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措施

    (一)更新科学教育观。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低段诗歌教学时,要以辩证的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诗歌教学问题,不迷信专家,不盲从权威,不照搬名师,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古今中外的诗歌教学的经验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路:要从只关注教转向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要从教学就是教课文的认识转向教材只是个例子,注重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来。

    (二)结合插图,欣赏诗景。

    插图不仅使课本更加漂亮,也使课文变得更加生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插图,进行诗歌教学。例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将理解诗歌与插图相融合,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初,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作指导,借助插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竹排,可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动状况,让学生知道顺水流的意思。指导学生看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懂得密是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再次出示插图,让学生感受江南鱼米乡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将游戏模式用于小学诗歌教学课堂。针对小学生普遍爱玩且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可以将游戏模式用于诗歌教学课堂之上,以使这一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以在对诗中的意境进行分析之后,制作一些相同的面具来发给学生。然后将他们所站立的次序打乱,让他们猜出周围的人分别是谁。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游戏,在将诗中的寓意进行简化的同时,还能激发小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喜爱。同时,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来创造游戏表演式的诗歌教学课堂。如胡令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稚子”、“路人”两个角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对诗歌场景进行自由组合式的模仿表演,并对表演较为突出的同学予以相应的奖励。这种游戏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四)激发兴趣,善用诗歌。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比较空洞,仍然处在兴趣阶段。当他们对某一件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非常兴奋,思维也会活跃起来,注意力能够集中,也就会富有想象和创造性。教科版小学5语文6教材中的诗歌能够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角度、多层次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山村》(一年级上册),因为小诗简单易记,在20个字的五言诗里,就出现了一至十的数字,孩子们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会跟着吟诵。还可以加上童稚的各种动作进行表演,课堂气氛自然而然的比较活跃,就像是一种课间休息。教材中的诗歌都是比较质朴、活泼、纯真、清新、朗朗上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活泼有趣的同时,节奏明快,韵律感强,具有独特的魅力,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充盈他们诗化的心灵。

    (五)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师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要读出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小学诗歌教学。

    在我国的现代化小学教育体制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只在高中和大学进行了适当的利用。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歌做成学生们都能够看得懂的幻灯片或动画片,再配以他们都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进行讲解,可以在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玩的时候对诗歌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如《绝句》这首诗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来制作一些符合诗歌意境的图片,再配以喜羊羊的声音来进行讲解。这样会使小学生很容易做到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