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积累在服装设计的学习提高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基础的。这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持久工作。
二、要尽快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设计创作的最初灵感和线索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事物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但其中也许就蕴含着许多闪光之处,如果设计师对此熟视无睹,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及时地去捕捉它们和利用它们,那么,许多有用的设计素材就会失之交臂。
三、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模仿行为是高级生命共有的本性特征。记得美国心理学家称:作为人行为模式之一,模仿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模仿手段,从行为本身来看,应该算是一种抄袭,是创造的反义词,它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技术或能力有多好,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成功的发明或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应该视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起自我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也称“审美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设计师,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单凭一时感觉的灵性而缺少后天的艺术素养的培植,是难以形成非凡的才情底蕴的。
[图片0]
2服装设计研究方法
一,适应法:服装设计中的适应法是将服装作为主体,使其符合道德、宗教、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符合人体、材料等自然物质领域的需要,对服装设计提出综合的适应要求。在舆服制度森严的中国古代文明中,设计者对适应的理解很透彻,创造了许多与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相吻合的服装。
二,复合法: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有形态的特点、性质、表象相结合,以产生新的复合形态。在一定的穿着要求和服装的客观条件下,找到巧妙的结合点。中国古代服饰的复合设计体现在不同民族服饰的复合、不同功能的复合、不同场合服饰的复合阶层服饰的复合上,和不同这也反映出服装设计求新求异的特点。出现于隋唐五代时期的回鹊装是汉民族将周边民族服装复合而成的产物,成为穿惯了糯裙、半臂的妇女的新宠。“身长齐脐、袖长及肘,四面开不罗的马堵是清初八旗士兵的骑马服装,经便装化处理后,为平常所穿二雍正以后,马借揉进了当时礼服的特征,显得知书达礼,文明体面。以后又进一步平民化、便装化,成为当时的常服
三,仿生法:中国古代服装中的仿生设计,并不追求原型的逼真外形,而在于模仿原型的特征和韵味。在利用原型的造型时,不是简单照搬,而是得其要领,结合服装和人体造型的特点,成为既有原型特征,又符合人体结构的服装款式,对原型的色彩和图案的模仿,也采取上述原则,给原型赋于服装的意义。
四,功能法:设计中的功能法,是考虑服装的实际使用情况,在设计中增加其实用性的方法。服装所需要具备的功能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一件服装既可以只具备一种功能,也可以兼备多种功能。概括起来,中国市代服饰的实用功能包括防护功能、保暖功能、卫生功能、贮物功能、舒适功能等。虽然许多服装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但在描述时,往往以该服装上最重要、最显著的功能为主要特征
[图片1]
3服装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平行构图:平行构图是以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同处在一条平行线上,这种构图形式给人一种平稳均衡的效果。平行构图要注意人物在画面所占的面积,位置是否合理,人物占画面的空间要合适,不要太大或过小。平行构图在服装设计效果图中常用,它能充分展示服装款式的结构、人物动态等整体效果。
二、穿插构图:穿插构图给人以活泼、自由、随意、变化之感,通过人物在图中穿插变化,表现多种人物的造型。打破画面死板平静的气氛,创造出流动的视觉效果,把画面推向起伏变化的动势之中,更加丰富了设计图的艺术性。
三、整体与局部构图:采用服装人物整体形象与局部配饰相结合的构图形式,通过对设计图中局部和整体的描绘,使服装设计图更加完美,充分展示设计者的整体构思,达到服装与配饰品的统一。此种构图形式较适合系列服装和企业制服的设计,能够充分完整地表现出服装的整体设计。
四、衬托构图:在设计图中,可以利用背景或某些道具来衬托着装人物。采用色块、线条、几何图案等形式来表现设计图。图215采用人影衬托服装。
4服装设计方法服装构成要素
一:造型:服装造型是指服装在形状上的结构关系和窨上的存在方式,包括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也称整体造型的局部造型。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的基本要素。在服装造型艺术范畴内,人体着装后,服装的感觉、材料、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构成服装造型的要素。当然,从保护人体的角度出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原因在于,它必须依附于人体,并遵循人体运动规律而存在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造型和内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款式,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服装的外型是设计的主体,内造型设计要符合整体外观的风格特征,内外造型应相辅相承。要避免抛开外型风格一味追求内造型的精雕细刻,因为这将会起到喧宾夺主、支离破碎的反面效果。
二:色彩:色彩世界可谓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其混合色许许多多,但通过颜色来表达却离不开红、黄、青三种基本颜色的调配,这三种各种颜色的基础色,独立于其他颜色而存在,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而成,因此亦被称为“原色”。两种原色进行调合后产生的一种色称为“间色”,例如红加黄调合成橙色、黄和青调合成绿色。两种“间色”或原色与间色调合又形成复色。对于千变万化的颜色又可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大类。黑色、白色及黑白色调合而成的各级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白色是亮度的高级,黑色是亮度的最低级。无彩色系之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的色彩由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构成。
三:材质:面料是服装制作的材质,可分为纤维制品、皮革裘皮制品和其它制品三大类别。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点与服装造型、风格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了解不同面料的外观和性能的基本知识,如机理织纹、图案、塑形性、悬垂性以及保暖性等等,是做好服装设计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