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情景教学?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情景教学法正是将语文和生活沟通起来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提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情景教学一
一、拓展学生活动空间,深化教学资源
在情境教育中,不能将教学场所局限于课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无法开展更灵活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育提倡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给学生更广阔开放的适宜空间,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区域,与情境融为一体,进行深层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老师要善于利用课外活动,调动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野外体验、大单元教育活动等方法,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阅历认知。
[图片0]
二、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同学、教师的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情境教育极其注重知识、兴趣、美感相结合,提倡通过“乐、助、亲”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间、师生间、学生与教学间的距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享受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交际沟通能力。说到底,开展情境教育时,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独立个体,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教学目的。例如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这篇课文,该篇演讲词的基调非常哀婉,为了让凝重的悲痛之情感染到学生,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氛围,拉近学生与这份感情的距离,让他们全程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样的,《悼念玛丽・居里》这篇演讲词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图片甚至影音资料,具体介绍玛丽?居里这一人物,让学生对人物认识更直观形象,与文中人物做零距离的感知接触,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更好开展。
三、使学生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强化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师占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革,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可以说是情境教育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适应这一转变。而学生可以扮演的角色,是随着教学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是童话故事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还可以是学生想要扮演的角色,等等。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完全进入情境,自主发挥,通过扮演深究角色,理解体验角色,与角色融为一体,主动学习,全程参与。例如八年级下册《孔乙己》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选择扮演课文中相关角色,如小伙计、孔乙己等,从而体验人物的人生经历及心理特点。又如九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我的叔叔于勒》,其中像刻薄尖酸的菲利普夫妇、可怜的于勒这样的人物也独具个性特征,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人物的相关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语文情景教学二
(一)紧扣教学内容,明确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性别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严峻教学任务。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有限,教师更要在目标上认真对待,避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再出现。以《美丽的彩虹》的教学目标为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字形的能力”,“培养”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如果改为“说出自己观察字形的结果”,这样既将行为主体转为学生,要完成的目标也更加清晰具体。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二)精心教学准备,有效生成
教师对创设的情境需要的教具要准备妥当,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虽然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但教案的准备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让预设在课堂上富有弹性,好的预设和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是幕后的策划者。教师有了精心的课前准备,就能够很好地应付学生千奇百怪的“发难”,他们的“节外枝”给教师上的课生出了“智慧花”,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预设精心生成才会更精彩。
[图片1]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以生活展现情境,即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铺之以教师语言的描绘,使现实生活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教师在《挖荠菜》这一课中,课前请学生们去寻找自己吃过的野菜,并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吃野菜和挖野菜的感受,然后请他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挖野菜的描述,看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
语文情景教学三
1.角色模拟法
角色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某一角色,通过换位思考、仿真模拟、情景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多方面思想和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对所模拟的角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学习《苏州园林》课文之前,教师请三位学生来扮演导游,将其他学生分成三个旅行团,导游要提前收集关于苏州园林的信息,如全面了解苏州园林的风景特征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向游客介绍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与重点。模拟旅游开始之前,教师要提醒导游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与游客的互动,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介绍时要综合运用客观叙述、形象描绘,同时应穿插人文知识,巧妙地启发游客的想象。导游还应灵活地应用多种介绍方法,注意详略得当。虚拟游览完毕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比出最佳导游和最具幸福感的旅行团。这一方法通过营造出虚拟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度过课堂时间,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2.“舞台”表演法
“舞台”表演法是将讲台视为舞台,将学生视为演员,以艺术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再现出来,由学生自我演绎、自我欣赏、自我评价的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进入角色时,体会主人公的语言、情感与性格特点。另外,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如选择那些形象性和感情因素较强的课文作剧本,根据教学重点分派角色、组织表演及事后评价和建议等。
如在学习课文《雷雨》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编排话剧选段,分别扮演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周朴园、鲁侍萍、四凤、繁漪、周平等,话剧中主人公的语言极富特色,语句都很讲究,没有良好的推敲和琢磨是不可能编演好的。因此,学生在排练当中会不断地加强对话练习,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更加深入角色,切实把握作品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精心观察事物、准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话剧情景的塑造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对人物的性格有准确的把握。另外,学生更容易领悟和接受学生自己的表演,当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物美、语言美等通过舞台生动地呈现出来时,观看的学生和表演的学生都能够受益,事实上也就是审美和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