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课堂氛围是一种学习状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氛围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营造氛围一
心态放好、放正
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手段的体现,怎么能保证好心态呢?第一,备课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备课充分是教师保持好的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第二,进行教学要投入、要有激情。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例如,朗诵古诗时要加上古人的吟诗做对的动作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当教师出现口误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看学生是否发现教师的错误,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片0]
让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上课后学生的心还停留在下课的游戏中,没有收回来,这样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我是通过“木头人”游戏一分钟,使学生收回心的,然后面带微笑来上课。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全程注意力集中,这样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习惯,要让学生在微笑中集中精力学习20分钟,学习的效率就高了。课堂的气氛也愉快,教学效果也好。
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关系和谐,彼此是朋友式的相处,使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平日,多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例如,下课时和学生一起玩跳绳、踢毽子、丢手绢等游戏,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真诚地关怀他们,充分尊重、信任他们,这样在上课时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后,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记忆深刻,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好,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语文教学营造氛围二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为确立良好的教学气氛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不同的师生关系决定了不同的教育结果。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课堂教学不利因素,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作为教学活动主动的一方,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老师,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基础。
2.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以赞扬的态度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天性,以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要注重引导,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学生;以赞扬的态度鼓励学生,要注重激励,而不是直接打击学生,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1]
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增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言行魅力、人格魅力,使得学生愿意以教师为榜样。现代教育要发展首先就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一个优秀的老师,不管是一笔漂亮的书法,一身端庄的着装,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者学生。 倾听和尊重学生心声,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和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疑惑讲出来,并认真给予答复。特别是对于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要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它,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语文教学营造氛围三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从如下这几个方面去挖掘和创设情境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