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辅导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学好语文知识,同时帮助差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计划,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计划篇一:
[图片0]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上级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要求,结合学科教认真反思并加以整改。紧紧依靠学校领导,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潜心研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围绕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迎难而上,负重拼搏,在学校领导的指引和指导下,摆正心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作意识、质量意识,扎扎实实抓质量。创好业绩,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
	二、工作思路:
	1、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教务处的考核细则,逐一落实每一个常规细节。从撰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试卷讲评,学生辅导的每一环节都要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经常性的互相听课,多交流多学习。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是教师的一种品格,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3、认真抓实测试过关。
	不断地用各种形式的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不断地用测试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不断地用测试方式达到辅差促尖的目的。
	4.研究改进学生管理。
	把“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理念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细节。研究学生管理,以面向全体为出发点,“把目光放到教室的最后一排”。以树立教师的威信为着重点,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抓手。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知道学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三、工作目标:
	语文学科的总体成绩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四、具体措施:在这次考试中,从学生的答题,到学生的卷面及成绩,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大纲,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2、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3、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不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我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写字课认真练习写字。
	5、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6、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7、课外辅导。得用课后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采用“优生带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8、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的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学生的现行学习方式,对部分差下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期使学生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成绩。顾及中等成绩学生,保证其成绩在稳定中提高。
	10、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总之,要依据具体情况对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计划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4人,男生27人,女生27人。根据开学以来对本班学习情况的了解,感觉整体基础较差,优等生比例较小,仅占15%,中等生占50%,学困生占35%。基于以上情况,要提高整体成绩,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目标任务:
	1、培养优生自主自觉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习惯,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2、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成绩,让他们向优生发展;
	3、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
	4、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他们打下牢固的语文学习基础;
	5、在班级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四、培优辅差对象:
	培优对象:ZZ
	辅差对象:ZZ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女生15人,男生14人。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写作水平较差,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本期我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图片1]
	三、培优辅差目的、要求: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培优、辅差对象:
培优对象:刘甜甜、刘妍;
	辅差对象:刘欢、吴永生。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导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小学语文五年级培优计划篇四:
	一、学生情况
	本年级有学生67人,其中一班33人,二班34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且有少部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突出,平时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向书本以外的领域探索,显然一本语文书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学习被动。基于以上情况,要提高整体成绩,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培优对象:
	一班:徐小芸 刘金强 马意帆 朱青青 肖桂
	二班:陈旭静 张瑞雪 吴小敏 朱清清 谢园
	辅差对象:
	一班:杨文阳 魏明珠 潘诗琪 贺温宝 杨彩青
	二班:吴江 王远芳 杨怡霏 程明杰 杨顺杰
	二、目标任务:
	1、培养优生自主自觉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习惯,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2、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成绩,让他们向优生发展;
	3、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
	4、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他们打下牢固的语文学习基础;
	5、在班级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培优辅差内容
	培优内容:
	1、进行优美片段、佳作的欣赏、背诵。
	2、进行阅读、作文能力的训练指导,帮助他们能写出语句流畅、优美,条理清楚的习作,并力争有佳作发表。
	3、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口语交际、读书活动竞赛、作文竞赛等。
	补差内容:
	1、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及文中成语。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简单的句式训练。
	4、阅读简短文章。
	5、完成好每次作文。
	主要措施:
	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10、对待优生在保护其积极性的同时,严格要求,在作业布置上,要增加题目难度,特别是阅读和习作要求,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