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开小差,动手能力也很差。受周围事物所影响,做作业拖拖拉拉,频繁出错,做事有始无终。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的相关内容。
	怎样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几乎占据其全部的活动范畴,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往往将这一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同时,它也会被人们认定为对教师和家长评价的参考值。当教师和家长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以这一观念支配自己对待学生和子女的行为时,压力就会在学生身上生成,而且,在现实中教师如果从国家和社会利益出发,希望学生获得知识。
	以便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督促学生学习的话,一般来说,只要方法适度,学生不会有学习压力的。但如果教师从个人利益出发,如通过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或升学率反映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甚至为自己评职称和升迁找机会等,这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便会因个人功利而变得严厉和超强,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就产生了。时间久了,学生在学习中就产生倦意。
[图片0]
	家长方面,当前父母头脑中充满了“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不客观考虑子女的实际和环境的因素,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剥夺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以“成绩好的要保住”,“成绩不好一定要赶上”为原则来督促孩子。为此,除学校学习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请家教,加班加点,有的学生各种手段都采用了,还是未达到父母的要求学习还是赶不上去,此时便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对学习由倦怠而变成厌烦。
	我们怎样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
	心理特征: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生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动力系统不足,在学习目的上有随意性和多边性的特点,兴趣分散,志向不定,缺乏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顽强性;厌学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心智活动差,他们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他们对学科特别是几何、代数、外语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死记硬背多,理解记忆少,知识脱节严重,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学习成绩不好,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伴有不守纪律,爱出风头,混学、闹学、弃学、说谎、作弊、夜出不归等不良行为。
	心理环境与情景状态 和一般学生的家庭环境相比,厌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化心理环境氛围比较淡,家长更多地存在发牢骚、讲怪话、赌博、吃喝等世俗行为和重利轻才的观念与行为,父母更侧重赚钱和社会地位的获得,小市民习气重,不怎么关心或重视孩子的学习品德的变化。
	缺少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更有部分家庭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子女的前途和国家需要,主动要求孩子弃学赚钱。厌学生和差生有区别,因为他们本身讨厌学习,所以在学校更多地被名为"调皮捣蛋生",喜欢惹是生非,所以学校心理情景比较差,往往是教师批评的主要对象,因此心理发展失衡,怀有比较强的敌对情绪。
	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学习兴趣缺乏。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如一些学生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
	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他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策略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对各门课程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将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直至完成学业。调查中,60%的学生觉得“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我似懂非懂”,%的学生“常常走神”,或“根本听不懂”。
	并且课后也不想弄懂,经常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的学生认为“本人基础差,学习吃力,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有多大进步。”这部分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对学习产生焦虑,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内疚感增加。
[图片1]
	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有些学生为自己确定了过高的学习目标或抱负,虽竭尽努力仍和目标相差甚远,造成心理压力很大,因而产生消级情绪,阻碍学习,且恶性循环,这些学生缺乏探讨有效学习策略的能力,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差,需借助外力促其学习。
	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改善而非改变,很多人刚开始就抱着想要改变的决心去做的,这并没有什么错,但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改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而改善是可以分步骤进行的,当个人的改变目标在短时间内达不成时,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前期的目标是改善,而非改变,改善我们以往的负面观念以及自我认知。改善自我认知,首先发掘自己的优点,一张纸,一根笔,写下来,你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
	改善负面观念,一般来说,自卑心理不是随时存在的,它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下出现,或者是比较,或者是在工作和生活出现问题时,那么,自卑的人通常会有这样 的一种心理过程,既通过否定自己来引发自卑,从而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情绪。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训练正念,既通过鼓励自己来树立信心。通过让自己更加优秀来提升自信心。
	这三点很简单,但过程比较复杂,是需要一定时间去锻炼的。这里要强调的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做一段时间。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充实而有力量,对周围的人事物更有信心游刃有余地去靠近、相处、协调。当然,也不否认有些人经过自我调节依然有自卑心理,这可能存在深层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